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要“视人才为珍宝”。
当前,肇庆正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才强省的重大机遇,夯实人才基础,抢占“智”高点。人才如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肇庆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人才代表纷纷献策,共同探讨科技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涉及肇庆市重点产业行业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中,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增加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肇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胡文涛认为,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型储能和现代农业等领域,肇庆可利用现有的行业企业资源,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各种组织资源,提供更广阔的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引才力度,提高引才效率。
针对如何做好人才引进、培育和保障工作等问题,肇庆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先群回应:“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辖区高校扩容提质发展,出台肇庆科教走廊总体建设方案,锚定‘上档次、抓龙头、建基地’的主要任务,大力推进高-鼎-端科教走廊教育项目建设,为肇庆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不少与会人员都探讨了如何用好市场育动能,将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康生元(肇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跃卫建议,肇庆可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探索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鼓励企业联合科研力量共同发展,让各类人才把论文写在肇庆广袤大地上,并在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收益。
“新时代的企业发展需要爱迪生一样的高层次人才,也需要像鲁班一样能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产业工人。”同宇新材料(广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驰建议,针对肇庆市重点发展或优势领域,从技工教育、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3个方面为企业筑牢技能人才支撑,为肇庆当地的企业培养更多产业工人。
广东好顺欧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薛伯勇坦言,当前企业最缺的就是工程师,要进一步加大工程师培养力度。他建议,肇庆可大力开展工程师技术比武和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定期输送工程师到高校学习,强化工程师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培育壮大产业工程师人才队伍。
对此,肇庆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兰表示,肇庆将持续实施“肇庆工匠”培育行动,聚焦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计,面向新产业工人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同时,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探索打造肇庆特色工程师教育和培训体系。
“让全市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进一步激励广大人才更好服务和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肇庆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肇庆将积极主动为各方面人才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与人才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广大人才在肇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成就梦想。
据了解,肇庆将加快制定出台2.0版西江人才计划子政策及配套政策,完善“1+9+N”政策体系,力争到今年底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不少于两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不少于30家,新引进海内外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不少于20个,培育产业工程师不少于600名、高技能人才不少于6000名。
南方日报记者 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