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应 从Sora中看到机会
日期:02-23
随着大家在龙年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来自人工智能的炸裂消息又让不少人对自己的“饭碗”能不能挨到蛇年开始担忧了。曾经借助推出ChatGPT而名震科技圈的OpenAI,又重磅推出了AI视频生成模型Sora,比ChatGPT更进一步的是,通过依据简单的自然语言描述,就可以自行创造出长达60秒的视频,并且能实现详细场景、镜头连续切换以及表情生动的多角色。一时间“Sora一出,所有的视频人、电影人都下岗!”的说法,让不少刚上班的人瑟瑟发抖,同时也让苦苦追赶ChatGPT一年多的国内科技企业有点懵:就是过年抢个红包的功夫,人工智能技术怎么就不按“摩尔定律”出牌了呢?
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难看出,从ChatGPT文字对答到Sora的文生视频,可以说时代正朝着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里程碑迈进,人工智能未来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可以说会越来越重要。
但是对于Sora这一波热炒带来的影响,到底是不是又会让一波人下岗,又要颠覆视频和电影行业呢?这倒未必。
其实回想一下早在2022年推出的ChatGPT就不难发现,历史会有惊人的相似:ChatGPT的推出,震撼了全社会,舆论都在惊呼但凡和文字相关的工作都会有下岗可能,然后甚至发展到社会各个行业都可以用“AI来重新做一次”。但是一年多过去了,倒是不少文字工作者依靠人工智能的热度赚足了流量,然后不少垂死挣扎的企业依靠蹭上人工智能的热点股价大涨或者又重新融资活了下来,整体来看不但没有发生当初炒作的“普遍下岗”现象,反而是因为人工智能的热潮,新增了不少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新职业岗位。而这一波因为Sora带来而引发的关注,大概率只会让视频人、电影人借热度炒作又赚一笔。
说到底,技术只有在场景中找到价值,才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无论是ChatGPT还是现在的Sora,光靠为了演示其实力而生成看似很厉害的作品,来赢得一片欢呼,终究只是“秀肌肉”的阶段,要让技术“下地干活”,才是考验真本事。而在哪里“下地”,干什么样的“活”,大多还是要靠人来掌握,而这种人工智能“工作”的场景,正是我们国内科技企业应该抓住的机会。
例如在前沿科技的“老朋友”游戏行业,像Sora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最有可能引起“颠覆”的效果,而我国的游戏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值得留意的是,在OpenAI的官方演示中,就出现了由Sora生成的“3D世界”。从演示视频中可以看到,与《我的世界》游戏高度的相似,而Sora的生成过程并没有涉及到游戏行业常见的3D模型,这对于游戏行业的开发和设计等方面,可以带来全新的路径。
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最近就公开表示,AI巨头的开源为国内AI企业提供了同等的起点。“凭借足够的重视与投入,我们在AI领域已取得不俗成绩,我们的游戏大模型已经做出来,据评估水平不低,目前我们可能还走到国内的前列。”
回顾此前国内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追赶”也可以发现,在认清了自身的短板和长处之后,行业也已经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应用层面的开拓上,也许Sora最早出现不在中国,但这并不妨碍由Sora掀起的新技术“新风口”,能够在中国获得最大的成果。
南方日报记者 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