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振文中心卫生院赴基层开展义诊。
受访者供图
近日,湛江医疗界传来好消息:2023年,经过省级复核、国家专家组现场一致性评价和信息系统审核等严格程序,湛江市共有28家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取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通报表扬。
据悉,“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是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有效举措,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湛江市卫生健康局认真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聚焦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大力推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开展,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助力“百千万工程”。
南方日报记者 林露
通讯员 何洲
基层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关键要筑牢基层服务机构基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湛江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市经申报评审年内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机构有29家,达到推荐标准的机构有28家,此前全市仅有8家达到推荐标准机构。通过该活动,湛江各基层医疗机构持续完善设施,想方设法开展各项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其中,赤坎区加大投入,完成了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了中医馆全覆盖,新购置了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吴川市9家推荐标准机构完善设施设备,增设口腔科、康复科、妇产科,心理健康服务科等特色科室,提升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骨架强起来了,如何引进人才是一项重要课题。
2023年,湛江各县(市、区)医疗机构累计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91名,安排175名订单定向培养应届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湛江市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以开展“医师下乡”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高素质人力资源下沉基层帮扶。同时,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
随着全科医生、康复医师的补齐配全,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23年以来,湛江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956个,家庭医生人数达到4816人,签约居民达到438.23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为62.33%,重点人群签约率为82.87%,群众可享受个性化的上门服务。
数字赋能实现“一键就医”
随着湛江市电子健康码的应用,群众每到一家医院,就要办一张诊疗卡即将成为历史。湛江已有36家医疗机构完成电子健康码建设,群众凭电子健康码即可在不同的医疗卫生机构办理医疗卫生业务,实现“一码通用”。截至2023年12月,累计发码量281万个,用码量2439万次。
智慧医疗提升群众的健康指数。湛江市卫生健康系统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打造智慧医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中,湛江卫生健康信息化治理水平分指数和应用水平分指数均排在全国第24位。
信息化赋能丰富群众的就医体验。湛江市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已完成,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平台运维中心已投入使用,151家基层机构和43家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已接入市平台,已汇聚数据约15亿条;湛江建设了9家互联网医院,逐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服务”。
结果互认让群众看病就医收获更多的实惠。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取得突破,完成了5家三甲医院和5家二级医院的接入,开始上线试运行,简化、优化了就医流程,大大缩短了就医时间,节约就医支出。
“一条龙”服务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湛健通”小程序上线试运行,为群众提供电子健康码申领和使用、预约挂号、在线缴费等卫生健康便民服务统一入口。通过“湛健通”,群众可查询本人在全市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住院、检查、检验、医疗体检以及基本公卫记录,实现居民健康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