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潮起珠江。
新的一年到来,对广州而言,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总体来看,广州有国家大战略引领、城市大谋划布局、市场大空间支撑、投资大项目带动,正处于发展黄金期、机遇期,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在2月19日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企业经营者和科技教育界人士代表发言,从不同领域出发,把脉广州的发展趋势,对2024年进行展望。
南方航空集团总经理韩文胜:
科技创新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南方航空集团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从需求牵引和技术供给双向发力,促进产学研用有效贯通,努力提升航空产业生态圈协同效应。
南航既是中央企业,也是广州企业,始终扎根广州、服务广州。近年来,南航全力打造广州国际航空枢纽,推动临空经济发展,发挥航空优势助力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4年是民航由恢复发展转向增量提质的关键一年。南航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航空价值链拓展提升、供应链深度融合,助力广州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正大制药集团副董事长谢其润:
广州应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生物岛的全球力量,瞄准企业需求精准发力,构筑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医药产业园区的全球影响力,加强对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全链条支持,加速成果转化;同时鼓励支持政府引导基金“投小投早投创新”,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我们将充分利用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加速发挥自身国际化特色,持续引进全球新药项目和国际先进技术平台,推进后期产品临床开发与运营,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共同将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向新的高度。期待与广州一起,携手共建大湾区智慧城市群。
广州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黄跃珍:
今年2月,以无线电集团为基础改组组建的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广州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科技为核心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集团在电子信息行业深耕68年,拥有5家A股上市公司,连续37年进入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榜单,利润率多年位居榜首。
2024年,在确保完成市国资委下达的经营指标基础上,我们力争挑战更高的增长目标。服务公转方面,建设数据要素产业园、加大力度推进全市算力统一调度及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扩容建设、加快各类数字新基建规划布局;打造生态方面,推进数字科技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强化通信、算法、算力、数据、场景全要素数字科技体系布局,加大力度与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各类创新主体合作协同,加快做实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推进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加快转化,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广州华星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
近年来,广东已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超高清显示产业集聚区,其中新型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产能全球领先。得益于广东一流的营商环境、齐备的产业配套,才能够支撑TCL华星高速发展,实现从行业跟随者到领军者的蝶变。
2024年是广州华星进入全面运营的关键之年,将以“打造中国IT显示产业新的增长极”为发展目标,实现跨越发展。新的一年,将加快T9项目二期建设,壮大企业发展规模;推动行业技术转型升级,以科技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国际客户份额,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传辉:
广发证券将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1312”思路举措,把“企之大事”置于“国之大者”全局中统筹谋划,为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部署,进一步提升核心产业赛道研判能力,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仿生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深度研究,为广州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服务。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华智:
广州是亿航智能诞生和成长的福地、宝地,在这里我们已经走过十年的奋斗历程。亿航智能一直积极投身于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研发与低空经济的商业化应用,取得众多里程碑式的成绩。
2024年,亿航智能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安全第一、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进步。我们将结合自有的领先优势,在中国民航局的指导下合法合规稳步快速推进商业化运营。我们计划携手更多国内外的合作伙伴,不断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市场,加速推进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商业运营进程。接下来,我们也将抢抓当前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高效推进产业生态构建。
我们也期待与广州市各部门、各区以及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广州低空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市科协主席徐涛:
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广州实验室将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战略使命及“总平台”“总链长”定位,聚焦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控领域,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
置身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科技创新大有可为,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我们将会同全市318万科技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埋头苦干、勇攀高峰,当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为广州市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
华南理工大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扎根天河、番禺,深化与黄埔、南沙、海珠、白云等的协同合作,全面建成广州国际校区,跃居“世界大学学术排名”150强,获评“中国大学工科实力”A+级,不断提升对广州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力、支撑力、贡献力。
未来,学校将全面激发广州国际校区新动能新势能,发展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助力广州科技创新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建设。首先,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区域+行业产业+大学”协同育人;其次,学校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同时,也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政府+大企+大院+大所”合作,打造深海科技、柔性显示、纳米智造、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平台,力争在2-3年内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南方日报记者 王一晴 黄舒旻 李鹏程 周甫琦 摄影:苏韵桦 任燚 统筹:陈思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