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从春天出发 再造新郁南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高质量 挑大梁》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大社支洞。

    春光正好,郁南正踔厉奋发,奋勇前行。图为郁南城景。本版均由郁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郁南生态美,白鹭蹁跹来。

    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郁南县兰寨村。

    新岁伊始,步履不停。活力涌动的郁南大地上,跳跃起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律动——

    生产工地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乡野田地上,无核黄皮等郁南名片实力“出圈”;生态绿地上,大王山森林公园等绿美胜景人气火爆;文化宝地上,磨刀山遗址默默孕育着岭南文化的“根”。

    在不久前召开的郁南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全县锚定“五年再造一个新郁南”目标,围绕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云浮市委“248”战略目标体系和“365”竞标争先体系,大力实施“345”行动方案,聚力打造“大湾区生态产品供给地、粤东西北绿色经济示范地”,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云浮建市30周年。

    春光正好,郁南正踔厉奋发,奋勇前行。

    ●王谢思齐 郁轩

    锻长板 持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

    在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A1标段(建城地心至宝珠大林)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忙碌运转,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导流明渠的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省重点项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郁南段)自开工建设以来,以“满弓”状态全力冲刺,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据项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完成地心隧洞出口基坑开挖、宝珠拌和站土建施工等建设,地心隧洞出口已经具备进洞施工的条件。

    一年多来,郁南蓄势赋能抓项目、强保障,“三大会战”收获新战果。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决战决胜土地收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会战”,全方位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土地收储扎实推进,全年收储土地1830亩,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各级“一把手”外出招商170次,成功举办广东云浮郁南投资环境推介会,吸引橙天新材料等企业签约落地;项目建设不断加速,2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19.67%,排名全市第一。

    对郁南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短板在工业,跳板也在工业。

    2024年,郁南将持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努力以“锻长板”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紧扣市培育壮大“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县聚力打造“六个百亿产业”目标,市“十个园区产业”和县“一园三区一带”“一江两港区”布局,推动电池、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打造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体的粤东西北绿色经济示范地。

    此外,郁南还将着眼增强“软实力”,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县域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运用“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实行工程项目“一站式”审批等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质效与大湾区全面接轨;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降低物流等成本,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抓典型 掀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

    都城镇入选“2023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名单,全县200个行政村(社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全部如期达到15万元以上并可持续发展;统筹投入1.2亿元财政资金,选取100个零收入自然村优先试点,扎实推进“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或“企业+自然村+能人”共建美丽牧场项目模式……

    2023年以来,郁南坚持以头号思维、头号力度、头号干劲狠抓“百千万工程”这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扎实推进县镇村一体化发展。对郁南而言,这不仅是全省全市PK的“大擂台”,更是集中展现担当作为的“大舞台”。

    新的一年,郁南将如何持续掀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

    突出县镇村一体化发展,做优做大强县富民产业。要做足“土”文章,叫响“特”品牌,延长“产”链条,谋划推动黄皮、竹、蚕桑、肉桂、油茶、水稻等“六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要加快郁南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提档升级,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要巩固拓展“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成果,探索“工业+、农业+、资源+”等更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打造郁南特色和美乡村。以典型镇村为主抓手、其他镇村共同提升的思路,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乡村振兴“三带”为主抓手,扎实开展“五边五无五美”专项行动。

    落实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城乡发展活力潜能。着眼健全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动力机制,深入推进深化扩权赋能强县、乡镇体制机制改革等。用好省级资金直达县(市、区)机制,推动银行、基金、保险、债券等多方发力,汇聚共建共管共享合力。

    提升城镇建设能级,示范带动圩镇整体提升。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把基础和条件较好的镇当成县城来干,走特色化、差异化、品质化发展的新路子。

    美生态 “全民造绿”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1月31日,郁南县组织2000余名县镇村组四级党员干部,发动广大群众等3000多人,同一天在全县177个行政村开展“县镇村组植新绿,党建引领树先锋”乡村绿化植树活动,共同种下红花油茶、宫粉紫荆、无核黄皮等苗木8万多株,以实际行动掀起党建引领乡村绿化新热潮。

    近年来,郁南持之以恒抓生态、优环境,绿美郁南焕发新魅力。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郁南提供了高水平的生态支撑。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92%,高标准完成林分优化2.45万亩,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获评“广东最受群众欢迎的十佳国家级森林公园”;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年内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99.7%,地表水省考、市考断面综合指数均排名全市第一,西江水质常年保持Ⅱ类,空气优良率常年近100%;生态产业持续发展,西宁湖水幕灯光秀吸引约20万名游客慕名“打卡”,2023年郁南无核黄皮赏花季徒步活动吸引近千人参加,1条南江文化生态康养线路入选广东夏季自驾精品线路。

    绿色是郁南最亮的底色,生态是郁南最大的品牌。郁南努力以“美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提升“含绿量”,积极构建绿美生态网络。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抓手,营造“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全民绿化氛围。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提升“减碳量”,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华润(郁南)抽水蓄能电站、郁南循环热力发电、华能热电联产电站等项目建设,鼓励电力企业建设一批集中式储能设施。

    提升“含金量”,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南江等大力发展“水经济”,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休闲观光+民宿”“特色中药材种植+销售”等产业发展。

    惠民生 持续擦亮宜居宜业宜游品牌

    “喂,是卫生院吗?我家人现在心悸胸闷、口吐白沫、意识模糊,你们快来吧!”不久前,一场上下联动、争分夺秒的紧急抢救在郁南县医共体总医院上演。庆幸的是,及时救治让心肌梗死患者重获“心”生。

    2019年,郁南县入选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改革试点县。2023年5月,整合后以县人民医院为总医院的郁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正式成立,为乡镇尤其是边远山区的患者带来就医便利。2023年,郁南县域住院率提升至87.9%,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一年来,郁南用心用情抓民生、守初心,社会事业得到新进步。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办好群众“暖心事”,全年民生支出32.61亿元,同比增加560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19%。

    不仅是医疗服务更加优质,郁南的教育发展也更加均衡,集团化办学纵深发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全县公办中小学新增学位380个、新增床位998个;文旅体事业更加繁荣,成功创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首批),郁南磨刀山遗址列入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研究重点。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对郁南而言,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仍然任重道远。老百姓的事,我们要实实在在干,能多干就多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在郁南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上,县委书记梁世军的话掷地有声。

    2024年,郁南将突出抓好就业这个最大民生,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返乡就业创业政策,深入企业开展“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帮助企业破解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

    着力构建全周期公共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要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扎实办好特殊教育。要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力争今年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持续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幸福底线。要抓好重点人群兜底保障,强化“一老一小一病一残”社会救助,建好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一线

    打造兰寨示范区

    点亮南江文化之魂

    在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北面,有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文化深厚的古村落——兰寨。

    这里曾是古百越乌浒人的聚居地,也是明代林氏先祖迁徙垦荒的新家园,孕育了状元进士文化、十德文化、农耕典当文化等独特的民俗风情,也保留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岭南水墨村”等荣誉称号。

    走进兰寨,就像走进一个悠远的时空隧道,可以感受千年前先民们留下的痕迹和智慧,欣赏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风光。

    2023年以来,郁南县以兰寨古建筑群和光二大屋为核心,利用区域内传统建筑高度集中、连贯成片的格局,通过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形成广东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的示范区,打造助推“百千万工程”的粤北文化新高地,该项目被列入2023年“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名单”。

    郁南县坚持规划先行,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取得良好成效。在保护方面,该县全面推进示范区“四有”工作,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建成“状元进士馆”“十德文化馆”“农耕典当馆”等7家文化展示馆,为保护传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在开发利用上,该县采用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政府牵头引入市场资金投资开发,规划建设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形成了主题性的片区展示结构。

    如今,南江文化特色小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写生基地、广东省著名古村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古村落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基地、南江文化创意基地管理中心等多个知名品牌和创意机构在兰寨落地,景点还配备了240°VR沉浸式多媒体展厅,让体验、互动、宣传、营销、展示互通互融。

    为推动南江文化“活态发展”,促进文旅融合,郁南还通过开展连滩艺术节等活动,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我们将把重心工作放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推动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两个关键点上。”郁南县有关负责人表示,锚定连滩镇“县域副中心,南江文化城”目标,在成功创建“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基础上,推动当地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村镇经济,让文旅发展赋能“百千万工程”,打造“大文化、大生态、大旅游”的特色示范区,全域联动、齐头并进,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承发展。

    讲述

    郁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刘荣滔:

    建好“西关甜乡”示范带

    助力“百千万工程”

    “要写好山水建构、特色产业、基层治理、文旅融合四篇‘文章’,推动‘西关甜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真正造福于民,助力‘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近日,郁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荣滔表示,将通过示范带建设,按照“一镇一特色一品牌”思路,把镇域经济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统筹一体推进,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带、示范引领的良好局面。

    突出党建引领,点燃示范带“红色引擎”。坚持将基层组织建设引领贯穿示范带建设的全过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编制“1+N”设计方案。

    规划先行,做优示范带“整体布局”。坚持“以创促建、建管结合”导向,确定甜蜜产业主题和定位,开展沿线村庄一体化整治,逐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突出产业第一,打造示范带“核心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培育镇域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突出要素保障,筑牢示范带“基础支撑”。积极争取资金保障示范带重点项目建设,整合资源强化示范带建设用地保障,提高项目融资通过率,形成参与示范带建设合力。

    突出共建共享,构建示范带“长效机制”。谋划引进企业对示范带进行运营管理,将示范带公益性建设转变成收益性收入。强化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建设,发挥村“两委”干部、乡贤等力量作用,引导企业、合作社以及广大群众抱团共建。

    据悉,郁南是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也是中国无核黄皮之乡,是以美景丰物闻名的生态之都。“西关甜乡”乡村振兴示范带以桂圩镇为起点,建城镇地心村为终点,贯穿3镇5村,计划总投入1.99亿元,2023年已落实资金1.811亿元。目前,该示范带已基本建设完成,接下来将开展业态落地工作,打造无核黄皮文旅体验、民宿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