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跻身千亿高新区 实干笃行再出发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高质量 挑大梁》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仲恺高新区2023年实现GDP1007.15亿元,跻身“千亿俱乐部”。图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钟泽民 摄

    仲恺高新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发展壮大“5+1”现代产业体系。图为TCL华星惠州工厂车间。王昌辉 摄

    从春天出发,向未来迈进。龙年新开局,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仲恺高新区”)全力奋战“开门红”,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

    去年,仲恺高新区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坚持制造业当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7.15亿元,成为惠州第二个千亿县区。今年,仲恺高新区将鼓足干劲,奋勇向前,以实干实绩再创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新局。

    2023年GDP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春伊始,位于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的公牛集团智能照明研发制造项目建设正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施工队伍抓紧作业。在这片约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公牛旗下无主灯品牌“沐光”在大湾区的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中心正拔地而起。

    不远处,恒泰科技新一代全极耳大圆柱电池项目正式投产不到1个月。在现代化标准厂房里,经过涂布、碾压、分切、卷绕、封装等工序,一款兼顾动力与储能领域的锂离子电池成功量产下线,预计每年实现产能1GWh、产值约10亿元。

    一处处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一个个高效运作的制造车间,勾勒出仲恺高新区通往“一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回溯过去一年,仲恺高新区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和制造业当家,围绕打造“5+1”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保要素、抓项目、强创新、促升级,奋力开创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新局面。

    一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仲恺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15亿元,增长10.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86.40亿元,增长9.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7%。

    一年来,强区促镇带村取得新实效。陈江街道规上工业总产值重返千亿行列,惠环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领跑全市镇街,潼湖镇省级中心镇典型培育稳步推进;幸福村、西坑村、君子营村、金星村、赤岗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63%达30万元以上。

    一年来,提升城市品质展现新形象。仲恺高新区坚持以城市更新为牵引,推动仲恺大道沿线建成开放公园9个、新增绿地14.3万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一年来,增进民生福祉书写新篇章。仲恺高新区成功申报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在潼湖片区系统构建15年全覆盖公办教育体系,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13%……

    2024年力争实现

    GDP增长7%以上

    人勤春来早,奋楫再出发。新年首月,迈入“千亿高新区”行列的仲恺高新区接连召开两场重要会议,释放出以实干实绩再创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新局的强烈信号。

    1月26日,惠州仲恺高新区2024年工作会议召开,总结过去一年发展情况,部署新一年的施工路线。会议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稳步进位。

    1月30日,仲恺高新区召开2024年“百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上午,各镇街、各行政村有关负责人齐聚镇村一线,现场调研典型村培育成效;下午,部署今年任务目标,并举行首批村企结对帮扶签约仪式。

    目标已定,方向已明,新的一年,仲恺高新区将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再出实绩、再见实效?

    持续发展壮大“5+1”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深入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开展“全域全链全线”招商,力争今年新落地项目总投资700亿元、年产值1700亿元。

    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巩固发展关键优势。出台《仲恺高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六大行动、35条举措;出台《仲恺高新区“赋权强镇”工作方案》,将招商引资、综合行政执法、社会治理、污染防治等事权赋予镇街;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推动R&D投入占GDP比重达7.85%以上。

    今年,仲恺高新区还设立了1亿元“百千万工程”项目专项建设资金,开展2024年“百千万工程”镇街、村创先争优竞赛活动,助推全区形成赛龙夺锦、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我们既要保持定力、抢抓机遇,围绕既定目标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大步向前;又要自信自强、敢于突破,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推动仲恺在全国高新区中赶超进位。”仲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献民说。于蕾 惠仲宣

    一线

    陈江重返

    “千亿工业街道”行列

    去年7月,聚焦锂电池细分领域的惠州市乐亿通科技有限公司新总部园区落成启用;首航新能源产研制造基地一期建成试产,预计每年可生产70余万台光伏和储能逆变器;同年11月,夏瑞科技智能制造中心项目正式开业,主要生产汽车及新能源电子零部件、工控自动化设备电子控制单元……

    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开花,不仅支撑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也铺就出陈江街道的重返千亿之路。

    数据显示,2023年,陈江街道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18.88亿元,重回“千亿工业街道”行列。

    据悉,2013年,陈江街道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402亿元,成为惠州首个“千亿工业街道”。2019年,受到三星惠州工厂搬离影响,规上工业总产值降至983亿元;2020年,更是跌至627亿元。

    “辖区整体产业实力薄弱,缺乏大型企业;科技型企业、高企培育速度较慢,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桎梏。”陈江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大企业搬离暴露出了发展的短板,也为未来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陈江街道锚定“重返千亿”目标,提前谋划产业布局,在做优服务、做强保障、做大产业等方面下功夫,并且依托中韩(惠州)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两大平台,积极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努力摆脱“月朗星稀”发展格局。

    2024年,陈江街道将全力推进镇域经济提升扩容工程、城乡融合深度互促工程、城市品质优化升级工程、平安陈江建设提升工程、党建引领赋能增效工程、陈江品牌形象打造工程六大工程,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于蕾 惠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