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硬打硬求突破 实打实谋发展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高质量 挑大梁》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梅蓄电站”计划总投资120亿元,二期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投产。受访者供图

    五华县干群一心,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奋力推动五华高质量发展。张炳锋 摄

    位于五华县的百岁山生产基地,是景田(深圳)食品饮料集团在国内打造的第六个矿泉水生产基地。

    张炳锋 摄

    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在五华投入运行。

    何森垚 摄

    春之声,琴江涌动,五华大地竞争春。

    都说“五华阿哥硬打硬、实打实”,吃苦、拼搏、团结,五华人靠这样的精神爬坡越坎、稳步前行。今天,也将靠这样的法宝,创造新的未来。

    面对2023年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县上下感恩奋进、真抓实干,取得一大批荣誉和“单打冠军”,深刻诠释五华县不等不靠,与高质量发展同行,与时间赛跑的发展紧迫感和责任感。

    面对“百千万工程”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五华县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做好四项工作,开展五大新作为,以重点领域“一子落”,实现发展棋局“满盘活”。

    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五华县纲举目张抓落实,打响一场“知不足而奋进 望远山而力行”的持久战,坚定信心、拼搏实干,在新起点上干出五华现代化建设新气象。

    ●汪思婷 曾晓彬 曾文敏

    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开解放思想“总开关”

    过去一年,在新形势下,县域经济迎来巨大挑战。五华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在不同赛道上奋力跑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在五华投入运行、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获评2022年全省工业稳增长优秀县、探索“产业村长”模式入选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在全市率先实现镇级“强镇富村公司”全覆盖……

    去年以来,五华在各行各业拿到了“单打冠军”,展现了五华人“硬打硬、实打实”的精气神,以及真抓实干、担当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山区小县也能有大作为。事实证明:主动干与被动干不一样,全力以赴干与尽力而为干也不一样。这是五华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抢抓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机遇,以“百千万工程”牵引五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处粤北山区,不可否认,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这条道路上,五华面临的困难重重,底子薄、基础差、短板多、历史包袱重的现状依然突出。

    于“标兵已远、追兵渐近”的五华而言,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

    1月12日上午,五华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指出了梅州发展存在的不足,即经济基础较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要素保障不齐全、基层治理隐患大、干事劲头有差距。

    没有转变观念的“投石”,就激不起拼搏奋斗的“浪花”。此次大会就是要在全县投下一枚石子,在坚定信心、拼搏实干的氛围中激发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如何把高质量发展转化为众众之责,人人之慧?五华干群必须打开解放思想的“开关”,克服安分守拙的心态、转换安于故俗的角度、打开安于一隅的眼界。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五华阿哥硬打硬、实打实”,更要体现在“打铁还需自身硬”,拿出“争”的精神、“拼”的勇气、“实”的作风,直面挑战,闯关迈坎。

    2024年全县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0%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五华全县上下提振信心、抓准抓手、大干快上。

    具体而言,着重抓紧四项统领性、全局性工作:扭住一个总抓手,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全局的工作;牵紧一个“牛鼻子”,对标落实《梅州方案》,更加主动融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增强一个新动力,全面增强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塑造一个新优势,做好“山水”文章,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千锤百炼出深山 在“进位”赛道上争上游

    作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一个创新举措,去年以来,五华“产业村长”这一新兴职务从鲜为人知到引发热议。该县探索“产业村长”模式入选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是梅州唯一入选的项目。

    五华在全市率先推行“产业村长”工作,着力破解全县农村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以及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情况。目前,全县聘请的237人次“产业村长”,累计带动3000多农户就业,促进茶叶、柚子、水稻等本地特色产业发展。

    自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五华谋定而动,敢为人先,在全市率先实现镇级国企“强镇富村公司”全覆盖。与传统的合作社相比,国企“强镇富村公司”由专业能人运营,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仅专业度更高,资本也更加厚实,运营更加规范,可以说是合作社的升级版。

    “强镇富村”星火正燎原。全县16个镇均设立了“强镇富村公司”,正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的新探索。

    从聘请“产业村长”,到成立“强镇富村公司”,深刻诠释了五华发挥“人”这一关键作用。在赛龙夺锦的苏区振兴赛道上,推进“百千万工程”是需要举全县之力落地落实的任务。

    “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其势已成。如何其兴可期,今年尤为关键。五华16个乡镇、447个村(社区)、约150万人口,都在这盘“大棋”中,如何落子?

    细水涓涓,大河满满。五华将继续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在县镇村之间“开渠穿井”,让整个“水系”充盈丰满。

    今年,五华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全局的工作,落实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镇党委书记“一线施工队长”、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责任,拿出“头号工程”的精准之策、非常之力、务实之举,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在“进位”赛道上争上游。

    ——做强县城龙头。坚持产城融合、产城联动,立足园区发展定位、现有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后劲、招商引资情况等综合条件,对产业系统谋篇布局,精心培育1—2个主导产业。

    ——做实乡镇节点。统筹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认真答好“四道题”,完善圩镇商业、服务、生活功能。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集中资源力量建好典型镇村、重点区域,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建设和美乡村。围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放大“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带头人”“产业村长”效应,做好茶叶、丝苗米、蔬菜、梅州柚、高山红薯、生猪等“土特产”文章,打造强县富民产业。

    锚定“百千万”,激活“百千万”,说到底,是要造福“百千万”。2024年,全县上下坚定信心、拼搏实干,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奋力推动五华高质量发展。

    风好正是扬帆时 发挥融湾“最前哨”优势

    景田百岁山在五华县打造其国内第六个矿泉水生产基地,每天生产约12万箱矿泉水;风靡全球的Crocs(卡骆驰)、哈曼、JBL、联想等知名企业均有“五华造”;雅玛西新能源“大咖”落户投产,五华瞄准新赛道持续发力……

    行业巨头、国际品牌看好五华、投资五华,这是五华对外界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助力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融圈”,“五华造”走出山门、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作为苏区融湾“最前哨”,五华抢抓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当地发展的热浪在五华大地翻滚。去年五华被评为2022年度工业稳增长优秀县,为梅州唯一获评的县(市、区)。

    从“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梅州现代化建设”角度去看待历史使命,更觉前景广阔,更觉责任重大,更觉时间紧迫。

    政策不等人、机遇不等人。五华深刻意识到,如今的发展到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地步。紧抓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五华不仅“谋定后动”,更要“谋定快动”,重于行、践于实。

    五华继续对标落实《梅州方案》,以实施“六大工程”为牵引,进一步挖掘优势,更加主动融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实现自身发展能级跃升。

    其一是突出产业对接。五华把产业引进和承接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现有产业基础、主导产业培育方向,加强发展空间、区位交通、产业发展和政策、资源、要素保障、营商环境、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优势推介,抢抓省产业有序转移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珠三角的“打粮食”项目落户五华。

    其二是突出交通融湾。做好梅龙高铁(五华段)下半年通车准备,并继续争取加快推进五华至紫金、五华至惠东高速公路及兴汕高速公路(兴宁至五华段)增设转水和锡坑互通出入口工程前期工作,更好与汕潮揭都市圈联动发展,更快融入大湾区的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

    其三是突出政策落地。主动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政策研究,完善重大事项落实等清单,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借力广州番禺对口帮扶协作、省纵向组团帮扶等力量,帮助引产业、引项目、引资源。

    接下来,五华要继续拿出“硬打硬、实打实”的担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敢于攻坚克难,县域经济完全有条件、有机会、有能力实现“奋力破局”。

    攻坚克难事无难,五华干群始终在攻坚克难中锤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激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劲、增长“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本领,这些都将成为推动五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最大底气。

    一线

    百千万群众干

    “百千万工程”

    1月5日,梅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纵观“开年第一会”,“群众”二字是贯穿始终的一大关键词。

    此次大会特别邀请50个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党支部书记列席,目的在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百千万群众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同日,五华县华城镇铁炉村钟氏大宗祠的庆典活动,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多了一项特殊的流程——用植树造林的方式表达祝福。

    “我捐5棵、我捐2棵、我捐10棵……”现场很是热闹,群众积极响应,纷纷前来认捐。“用植树纪念喜庆之事,比花大钱操办宴席有意义多了,各位父老乡亲听了都非常支持。”铁炉村党总支书记钟思良说,认捐资金或树木的时间1月12日截止,但连日来仍有不少群众陆续前来认捐,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绿美五华”建设中来。

    “今年春节,大伙回家不堵车了,出行通畅,心情舒畅!”村里修新路、建新桥,对长布镇栋新村村民廖善文而言,不仅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

    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栋新村乡贤与村民齐心“众筹”资金,新修3公里长的沿河路以及新建三座新桥于今年1月打通。

    “靠的是群众的力量、乡贤们的信心,干群一条心,才能打造好这条沿河路。”廖善文说,这条沿河路的建设,他从一开始的设计到完成都参与其中,“感触最深就是群众的支持,修路又建桥,这是全村人民的大好事。”

    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这是五华带动广大群众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

    五华县,百万人口大县,这是五华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面临的挑战,更是优势。150万人口所迸发出的澎湃动能不可估量,将成为五华县稳步向前的重要推力。

    人心聚起来,发展快起来。五华深刻意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凝聚各方力量,通过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让“百千万工程”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大有可为之地,积蓄事在人为之力。五华正凝聚各方力量,把高质量发展转化为众众之责,人人之慧,依靠百千万群众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切实调动全县150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讲述

    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党总支书记何俊霞:

    主攻产业发展

    带领群众致富

    “一枝独秀不是春,大家富才是真的好。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让村里的基础设施更完善,产业更兴旺,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这是何俊霞的坚定决心和美好愿景。

    顶着“80后大学生”身份回到湖中村工作,何俊霞正是这样的“第一代新农人”。这些年来,她扎根乡村最基层工作,用努力和创新改变着湖中村。

    去年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在典型村方面,五华县共有6个村入选,龙村镇湖中村就是其一。

    湖中村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突出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已带动本村以及附近300余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每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40万元。

    产业发展,是何俊霞最挂心的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农民致富也离不开产业致富。

    如今,走进湖中村,梅菜种植基地、制衣车间、电子元件组装车间、源湖亲子乐园、绿源金柚产业园等产业种类丰富,乡村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

    与此同时,湖中村还利用当地旅游景观、特色美食等资源优势,引进乡贤投资约600万元打造集农业观光、水上游玩、休闲度假、特色餐厅于一体的源湖亲子乐园,有力带旺了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们现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探索进行发展‘三变改革’,即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全村的人心和资源拧成一股绳,实现资源的筛选和整合。”聊起湖中村未来的发展,何俊霞思路清晰。

    接下来,湖中村干群一心,大力构建成集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村庄、现代农业产业园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通过产业引领等形式,示范带动村民加入,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创收当中,让大家走上增收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