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产业园”的发展思路,丰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园三平台”。丰顺县供图
突出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个抓手”,丰顺争当建设苏区融湾振兴发展先行区主力军。图为县城俯瞰图。袁群华供图
景田(丰顺)饮用水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河西工厂)已正式投产。
黄培强 摄
丰顺全面推广“一门式”综合服务。黄培强 摄
2023年,丰顺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排名梅州全市第一。
这两个数字,蕴藏着“百千万工程”落地丰顺的发展成效,彰显丰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与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丰顺苏区振兴的时代机遇。在赛龙夺锦的苏区振兴赛道上,丰顺等不起、慢不得,甫一开年,便紧锣密鼓开展各项工作,力争实现“开门红”。
“新的一年,全县上下要更加团结一致,紧紧扭住‘百千万工程’这一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在深刻洞察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中,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的丰顺路径。”中国共产党丰顺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吹响2024年的奋进号角。
●黄培强 郑坤 叶思琪 卜优芬
实干率先 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丰顺,梅州南大门,潮汕后花园。区位上的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的优势?这是2023年丰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落到实处。”过去一年,围绕这一思路,丰顺上下实干率先,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这头,实干树牢发展主线。丰顺动员全县干群坚持目标导向,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和措施。过去一年,全县以“头号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把先行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融湾和振兴中坚守“稳增长”主线。
那边,改革打牢发展基础。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丰顺加快推进扩权强县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等具体改革事项,谋划实施招商引资、土地综合整治等一批创造性、引领性改革,积极争取省市下放用地、用林、环评、用能等方面的行政职权,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而行。
“项目从签约到动工,短短两个月,梅州市、丰顺县的干部主动担当,协助企业走流程,帮助企业解决动工难题。”深圳市威富集团董事长张少林表示,自己深深感受到高效优质的梅州服务和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从签约到动工,深圳市威富集团威富通讯技术年产值10亿元项目正在与时间赛跑。
“按照计划,威富通讯年产值超10亿元项目今年第一季度可实现部分投产。”行走在项目建设现场,深圳市威富集团丰顺分公司代理人罗焕文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就业人数1000人以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丰顺干群齐心,坚持发展思维、产出思维,算好政治账、经济账、长远账,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3年,丰顺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3%,排名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排名全市第一。
“现在的丰顺,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发展。”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表示,新的一年,丰顺将不断理清思路,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在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上积极进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敢于竞标争先、赛龙夺锦,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实招领先 坚持高位推动“头号工程”
实施“百千万工程”,丰顺厚积薄发,实招频出。
“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发展,才能凝聚起共推丰顺苏区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在‘百千万工程’消薄县中走在全省前列。”张志锋表示,丰顺将统筹全县资源要素,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
具体而言,丰顺坚持问题导向,弄清县域发展难题、镇村发展瓶颈,制订《丰顺县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3年重点任务分工表》,各镇(场)各单位“怎么干、干什么、干成什么样子”有了指引。
“分工表详细列出15大类主要任务、71项重点工作、149条量化实化的目标举措以及牵头单位和完成期限。”丰顺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扬认为,分工表是既分工又协作,力求形成一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发展蓝图。
从实施细节来看,可以分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内容,每一块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均由专班跟进解决。
在城区,高标准打造产业园区“一园三平台”,园区标准化厂房一、二期累计完成投资6.05亿元、建成厂房24.1万平方米,国际声谷人才公寓完成首栋主体工程,总投资4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建成厂房2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3家、投产14家,工人文化宫、商业综合体和园区道路等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产城融合的工业新城初具规模。
“202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86.02亿元,去年同期为67.5亿元,同比增长27.43%。”丰顺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主任王宁州说,丰顺正全方位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工业新城。
聚焦促镇带村齐发力,丰顺坚持因地制宜、精准画像,对17个镇(场)进行分类管理,培育壮大中心镇,大力发展专业镇、特色镇,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
坚守红绿相映的发展底色,今年以来,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丰顺以森林城市创建和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推进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协同构建“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
“念好生态经、打响美丽牌、走实富民路。”丰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古孟青表示,丰顺正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扬优势,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保生态”的理念。2023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超1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46%、204%。
实效争先 坚持蓄力赋能“融湾入海”
发展得好不好,数据看得到,群众更感受得到。
行走在县城老城区五一路段附近,原本灰暗的老旧墙体都被粉饰一新,一幅幅融入本土特色的墙绘跃然眼前。
2023年,在广东省县城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会上,丰顺县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政府作经验交流。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丰顺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统筹城乡一体化,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化,持续发力补短板、强弱项,做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篇大文章。
内优外拓,丰顺的高质量发展蓝图覆盖县、镇、村,更着手牵手粤港澳大湾区。
过去一年,争当苏区融湾先行区主力军,丰顺抢抓苏区融湾先行区的政策机遇,用好《梅州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若干措施》“1+4+1”产业扶持政策,《梅州市鼓励类产业企业专项补助实施方案》和《梅州市高端紧缺人才认定补助暂行办法》,与全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积极“融湾入海”,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过去一年,丰顺县党政“一把手”率队外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45批次、联系对接企业近500家,成功在广州、深圳、泰国曼谷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全年新签约并纳统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84.11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09.23%,完成实际投资超20亿元,排名全市前列。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拓展产业帮扶模式,创新‘苏区+湾区’经贸合作举措。”2023年12月29日,梅州丰顺、广州海珠两地按照“机制创新、优势互补、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原则,设立“反向飞地”,共建丰顺(海珠)科创发展中心。
“引导更多大湾区企业入驻科创发展中心,成为丰顺对接大湾区产业、技术、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要素和市场的综合服务平台和体制机制创新平台。”海珠区对口帮扶协作驻丰顺县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24年,丰顺要往哪些方面发力,争取更大的突破?不久前,中国共产党丰顺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定下了“十项工作”。
落到具体行动上,分别是突出抓好“百千万工程”、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新型工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三农”工作、改革开放创新、绿美丰顺生态建设、文化强县建设、重点民生改善、新安全格局构建。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丰顺将“十项工作”进行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力求“日日有为,月月进步”。
“要扛牢责任抓落实,集中精力抓项目、抓经济、抓发展,努力把县委部署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丰顺县县长罗达祥强调,各镇(场)、各单位要聚焦会议精神,明确今年工作任务、具体项目、完成时间“三个清单”,实行闭环管理,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见成效”。
一线
培育“四上”企业
壮大县域经济
“四上”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过去一年,丰顺县积极开展暖企行动,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出台《2023年丰顺县“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方案》,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狠抓“四上”企业培育。数据统计,丰顺“四上”企业全年净增62家、总量达204家,9个无“四上”企业乡镇全部清零。汤坑镇入选全省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镇。
广东宇星阻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是汤南镇“四上”企业,深耕阻燃行业20余年。“2023年1至11月,产值达4.6亿元,预计全年产值5.6亿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我们加大对产品的研发,逐步成长发展,后续将增加生产线的投入,逐步开发海外市场。”谈及未来的发展,厂长罗少斌信心满满。
位于丰良镇的丰顺县金鑫科电子公司,是一家生产玩具、多媒体设备的音响配件为主的企业。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我们设立了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完善了服务机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用电和资金等方面的需求问题,全力激励企业升规纳统。”丰良镇统计部门工作人员田淇深介绍。
对此,丰顺县金鑫科电子负责人张国营深有感触,干劲十足:“政府部门帮助力度十分大,用电用水用地用工各方面帮我解决了难题,下一步将扩大规模,预计产值能达到2000万元以上。”
培育“四上”企业,助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丰顺聚焦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四上”企业培育发展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完善新机制、推行新模式、催生新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丰顺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新的一年,丰顺明确提出将认真落实培育“四上”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年新增“四上”企业30家以上,其中“小升规”企业8家以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讲述
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党支部书记黄福财: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建设和美幸福乡村
“干部干群众看,那就什么都干不成。”在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党支部书记黄福财看来,乡村工作的关键一点就是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小山村诞生了广东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农村拆旧复垦项目;借力拆旧复垦,驻村工作队牵一发而动全身,让乡村建设内生动力不断得到释放……这些都是大罗村振兴路上的佳话。
2020年,大罗村退出了省定贫困村行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大罗村美了“面子”、富了“里子”,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3.6万元提升到2022年的40.1万元,截至2023年12月底,大罗村集体经济达到51.26万元,比2016年3.6万元,翻了13倍。
变化的不仅仅是这些。半年前,大罗村用一场简短的通车仪式,宣布村内八座主要交通桥梁均已完成改造并通车。
“发动外出乡贤和村民捐资共380余万元。”不用翻账本,黄福财直接可以说出每一笔捐资的数额。380余万元,对于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来说,并不是小数目。
2019年至今,有上级资金的支持,帮扶力量的加持,大罗村干群内生动力的释放,大罗村内一座座原本让群众担忧的桥梁有了新貌,伴随的是硬件软件的双提升。
近年来,大罗村共计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元用于各项民生事业建设。党员、乡贤为建设大罗共捐资530多万,完成了5公里沿河路的建设、重建桥梁8座、安装太阳能路灯600盏实现全村全覆盖、建立公立幼儿园1座、完成“一河两岸”美化绿化5公里等民生项目,村容村貌、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
“以党建引领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进一步凝聚了我们的党员干部力量,激发了我们群众的内生动力。”黄福财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记录着家乡的变化。“现在只要说村里要做什么,群众都很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设和美幸福乡村,大罗村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