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立足把病看好 打造学科“桥头堡”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高质量 挑大梁》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广州市高水平医院和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资料图片

    去年至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喜讯连连——泌尿外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启用南沙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获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医院迎来新的院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肿瘤介入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放射介入医疗质控中心主任陆骊工。

    2024年,市一医院将迎来建院125周年。作为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市一医院将以提高诊疗水平为主要抓手,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创新带动医院实现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打造新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作为‘人民医院’‘百年老院’,把病看好、让看病更方便,是医院的首要责任。”今年1月,陆骊工出任市一医院院长。在他看来,医院应当走一条重视内涵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学科建设方面,市一医院打下了坚实基础,消化内科、老年病科和泌尿外科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病学为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血液内科、骨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19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近三年来,市一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项,2名博士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发表SCI论文428篇,新增专利授权173项。

    “推动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临床工作,还要重视科研和临床转化应用。”陆骊工建设了国内首个介入手术机器人中心,有着丰富的一线临床实践经验,多年来围绕临床问题开展科研转化。

    他认为,医院应该鼓励临床医生大力开展医学创新与科研转化工作,所有医学研究都应当与临床需求和国家战略相结合,特别是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难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陆骊工透露,在巩固现有的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市一医院会努力建设若干个新的“桥头堡”,将打造新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临床特色专科,如血液科及介入医学中心等。同时,加强临床转化应用,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材料和新仪器的研发工作,提升医院的医、教、研水平。

    选拔优秀人才培养“大专家”

    今年年初,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2023年度立项项目出炉,市一医院“90后”研究员杜步婕牵头项目成功立项,实现该院“零的突破”。

    如何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已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2023年以来,医院先后迎来两位主要领导履新,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丰硕成果。今年年初,陆骊工被授予第十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党委书记付涌水团队的成果则入选2023年度“中国血液领域十大医学研究”。

    同时,医院加大引才力度,近三年来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20人,招收博士190人,选拔出科研项目负责人14名、“红棉学者”人才22名、“红棉青年”人才6名。

    “未来医院将继续大力引进人才,培养‘大专家’,同时进行学科群优化重组,提升疾病诊疗效率和质量。”陆骊工说。

    促进一院多区协同发展

    在广州市白云区,市一医院白云透析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预计今年5月可投入使用,为周边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如何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是市一医院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医院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模式推进一院多区建设,其中重点扶持建设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的5个专科,促进院区协同发展;鹤洞分院推进五官专科建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通嗅觉功能检查和嗅觉障碍门诊,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等头颈部四级手术。

    此外,市一医院早在2008年便建立了南沙院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在服务大湾区医疗健康发展中,市一医院也积极主动作为。

    2023年2月底,市一医院南沙医院启用了南沙区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同时,作为广州市首家开通“港澳药械通”的医疗机构,目前已有4种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取得了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药品批件。

    今年1月14日,市一医院开展了“国际医院评审认证”评审。作为首批参加评审认证的医院,通过完善规章制度、院级内审督导等方式,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顺利通过评审后,医院将进一步以国际化的视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的流动,建设更完善的医疗架构服务体系。

    厉思璇 卞德龙

    讲述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陆骊工:

    推进优化重组

    建设临床重点学科群

    今年1月5日,陆骊工从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院长任上履新,担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来了就是市一人。”陆骊工说,市一医院是一家“百年老院”,要力争“老树发新芽”,提高诊疗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中进入全国百强。

    作为我国肝癌精准治疗和介入医学领域的杰出专家,陆骊工从事临床诊疗与科研30余年,在公立医院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透露,在现有国家和省临床重点专科基础上,将大力推动市一医院学科群建设,打造新的“桥头堡”,推动医院临床专科再上新高度。

    问:市一医院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陆骊工:市一医院的院训是“仁心仁术,方便为怀”。作为一家人民医院,我们的首要责任是把病看好,要坚持“方便为民”,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

    这就要求我们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我们将聚力打造新一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如介入医学科、血液科等,同时更加注重系统观念,强化学科的优化重组与整合,从打造单一专科到建设更加适应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学科群。

    问:市一医院正在深化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如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陆骊工:要摆脱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依赖进口的状况,就必须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突破更多原创成果。

    市一医院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广州市高水平医院和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我们将加快建设符合医院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医学科研临床转化的水平。

    另外,许多医疗器械和耗材都来源于医生在临床一线的诊疗实践与研究,市一医院在生物岛建立了医学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我们将依托这一平台,促进医工交叉与融合,鼓励有潜力的项目做好应用转化,更好地服务患者。

    问:您是知名肝病专家,来到市一医院后,在肝癌防治方面您有哪些新规划?

    陆骊工: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一半,并且很多患者一发现就是中晚期,因此,推动我国肝癌防治任重道远。30年来,我和团队诊疗了大约10万名肝病患者,目前正牵头开展一项肝癌早筛项目。同时,我们计划整合感染科、消化科、肝胆外科的资源与力量,尽快搭建介入治疗中心。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将市一医院打造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的肝癌“早筛早诊早治”高地。厉思璇 卞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