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口岸类型多、数量多,为全国口岸城市之最。图为莲塘口岸。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因口岸而兴,深圳口岸因开放而兴,口岸所发挥的枢纽作用使得深圳成为世界城市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十四五”时期,深圳口岸作为深圳连接香港、对接世界的窗口,在促进深港融合发展、服务大湾区一体化进程、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以来,深圳市口岸办厚植“口岸城市”优势,紧跟国家战略所需、城市发展所向,加快跨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打造智慧口岸,创新通关查验模式,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巩固领先优势,持续推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打造国内最优、国际一流现代化“标杆口岸”,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撰文:崔璨
摄影:朱洪波
深港“双城生活”越来越红火
今年春节期间,深圳各口岸人潮滚滚。有期待团圆的归客,有欢乐出行的游人,有求知若渴的学子,通商惠工的白领……阖家欢乐的戏码在各口岸间不断上演。
自2023年1月8日深港陆路口岸恢复通关以来,两地需求被全面激活,大批客流经口岸流动,带动了物流、资金、贸易等各种资源要素的便利流动,加快推动了深港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2月6日0时起,深港陆路口岸全面恢复正常通关。深圳市口岸办会同深港口岸各部门,以“一口岸一方案”,实施差异化措施,提供贴心、暖心服务,保障出入境旅客、货车通行安全、高效、舒适、顺畅,旅客、货车通关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一年来,出入境旅客人数持续攀升,深港人员往来不断加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通的积极态势。据统计,2023年深港口岸累计超1.6亿人次出入境,日均超40万人次,最高峰突破80万人次。
与此同时,自深港口岸恢复正常通关以来,两地居民跨境往来交流更加便利,实现“双向奔赴”。一方面,内地居民赴港旅游、购物、研学等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内地美食、旅游释放强劲吸引力,深港“双城生活”越来越红火。
目前,深圳已拥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6个。其中:公路口岸7个,分别是罗湖、文锦渡、皇岗、沙头角、深圳湾、福田、莲塘口岸;铁路口岸2个,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和深圳铁路口岸;水运口岸6个,分别是盐田港、大亚湾、蛇口、赤湾、妈湾、大铲湾口岸;航空口岸1个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随着深港相融发展的脚步进一步加快,海、陆、空口岸全方位的深圳口岸开放大格局势必将发挥出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3年,深圳进出口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9%,规模创历史新高,居内地城市第2位;其中出口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规模连续31年居首位。深圳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46.6%,拉动全省外贸增长2.6个百分点。
外贸是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不稳定等挑战,深圳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外贸保持较高增势,实现规模稳、结构优,展现出强劲韧性。
这份成绩,与深圳口岸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深圳市口岸办与深圳海关共同牵头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近年来致力于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增强企业获得感。2021年国家发改委将深圳市评为国际贸易指标标杆城市之一;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深圳市国际贸易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同时,深圳市口岸办和深圳海关联合发改、财政、交通、商务、市场监管、前海、税务、边检、海事等9个单位,成立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组,系统推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其中,包括先后印发《2023年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重点工作》,研究制定32条措施,措施台账化、跟进清单化;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印发《2023年深圳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举措》,推出5方面19条措施,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
在提升通关便利度上,截至2023年10月,大湾区组合港总线路达36条,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9个城市组合港航线的全覆盖,及广东省7大关区组合港航线的全覆盖;开发“直装直提”业务线上办理模块,企业可在线提交货物和物流基础信息,实现“一次申请、同步确认、快速办理”。
在监管模式创新上,推进自港进口部分法检商品检验结果采信,5月22日,深圳海关在前海综合保税区完成全国首票进口服装采信通关业务的办理;通过优化作业环节衔接,改进采样送检流程,对进口冰鲜水产品实行节假日预约送检和绿色通道优先流转、优先检测,搭建进口冰鲜水产品“空中快线”。
在跨境贸易信息化上,推动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本地特色应用上线,创新推出深港无缝清关服务,实现“一次录入、两地申报”。在2022年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功能应用,“一站式”集成通关、物流、政府服务等信息,支持企业空运业务“一次录入、一单多报、一站获取”,今年新增检测报告查询模块功能,企业简单通过检测编号、手机号即可查询检测进度、查看报告并打印,有效减少企业线下跑腿次数,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在降低跨境贸易成本上,持续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交通、财政、口岸等多部门进一步做好交通物流领域涉企违规收费问题专项整治,规范船公司、港外堆场等企业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积极发动行业协会、企业运用录入口岸收费信息。
加快口岸新建改造
深圳口岸类型多、数量多,为全国口岸城市之最。未来,深圳口岸规划建设方面会有哪些动作?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标杆口岸”?
当前,深圳正持续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发挥“一心两翼”枢纽节点作用;开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专用口岸规划研究,促进深港科技创新要素更为便捷的流动;推动罗湖口岸改造修旧如故,传承口岸记忆;推动文锦渡口岸改造及功能调整,优化中部口岸格局;结合沙头角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推进沙头角口岸重建,打造成为东部特色精品口岸。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之间首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莲塘口岸已正式开通启用三年多。据统计,莲塘口岸开关三年,进出境通关车辆超135万辆次,日均通关车辆2900余辆次。整体通关高效顺畅,落实了“东进东出、西进西出”跨界货运交通组织布局。
深圳作为口岸城市,“城市”与“口岸”是密不可分、相互成就的有机整体。
当前,深圳市口岸办落实国家“五型”口岸要求,依托深圳“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深入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先导和创新驱动作用,构建全流程、智慧化的口岸运行体系,促进口岸数字化转型,提高口岸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同时,以口岸建设推动深港双向开放,打造“一国两制”下新型区域性合作典范,深圳市口岸办正努力促进深港两大社会经济体的深度融合交流。
未来,深圳口岸将迎来蝶变发展,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