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日报

柔性深圳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高质量 当先锋》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独一无二的“软环境”让深圳持续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才。图为深圳人才公园。

    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开办企业一窗通咨询窗口。

    谈及硅谷的成功,吸引并孕育了一批有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和容忍创新、宽容失败的法律、人文环境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事实上,拥有可以和深圳媲美“硬核”条件的城市不少,但是,出色的政务服务能力、一流的营商环境、发达的市场经济、富有冒险精神的城市气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实干氛围……如果没有这些“软环境”的强力加持,就很难像深圳一样在群雄逐鹿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向科技创新的无人之境攀登,向产业发展的未垦之地进发,除了需要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背后还需要好的“支撑”装备。

    于峰峦叠嶂之间再窥深圳,“硬核”之城的另一副面孔,是很有“柔性”的一面。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思想开放 尊重市场经济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虽然建市时间不长,但其实也经历了40多年的高速发展。

    许多人在总结深圳的成功经验时,“尊重市场”这一条是怎么都绕不开的。

    深圳相信市场,尊重基本规律。

    这是深圳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向好的底层逻辑。

    尊重市场而“软”,不凌驾于市场之上,并对于市场化理念高度认同和执行,这种从上而下、从政府到民间的集体共识,让深圳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下,总是能踩在风口上,总是能引领潮流。

    深圳的“软”体现在政策设计上,就是细思熟虑,不折腾,不蛮干瞎干乱干。

    细观深圳历史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十年,深圳的产业政策就会有一次大的调整。

    但每次调整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前瞻性的布局。

    过去一年,深圳密集出台了超过20个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涵盖低空经济、工业上楼、超充之城、汽车之城、消费中心、人工智能等诸多带有未来感和先锋性的新赛道、新领域、新产业。

    每一项政策举措的背后,都经历了扎实的市场调研,都包含着对当下世界产业发展潮流的深刻理解。

    或许多年后回望,新的华为、新的腾讯、新的比亚迪、新的大疆就根植于深圳当下所思所想所践行的这些新兴产业中。

    市场有活力,发展才有动力。

    把市场经济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稳增长、促发展、强信心的关键所在。

    深圳是一座与市场经济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城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高度默契成就了这座城市。

    40多年来,深圳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思想开放、尊重市场的“环境土壤”,曾是这座城市创造发展奇迹的秘诀,如今也是这座城市应对挑战、再赴新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最优环境 城市“六边形战士”

    有人说,深圳“看上去很美”,但高成本、高地价、高房价,很难说爱你。

    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不妨看一看最新数据。

    截至去年12月28日,深圳全市存续商事主体422.3万户,同比上升7.3%,商事主体数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全市新设商事主体56.2万户,同比上升26.4%。其中,新设企业30.6万户,同比上升14.6%;新设个体工商户25.7万户,同比上升44.0%。

    亮丽的数据,彰显深圳对创业和投资者落地发展的强大吸引力。在深圳这片高质量发展沃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呈现勃勃生机。

    人们为什么“心口不一”地给这个城市投下信任票?

    因为深圳有独一无二的“软环境”。

    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城市面貌、市民素养、人文气韵、创新创业氛围等方面说,深圳是一个堪称“六边形战士”的城市。

    想要就业,这里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世界级大企业,更有无数在细分领域领先拔尖的厉害企业云集于此,市场机会丰富,有着广阔的舞台。

    想要创业,深圳各级政府对于创业者的扶持力度非常大。从资金、场地、人才等方面,都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创业者可以获得低成本的办公场地、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

    与此同时,深圳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出台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33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着力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想要生活,深圳天蓝、地绿、水清,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8%,空气质量稳居全国超大城市第一。

    去年,深圳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全线贯通。“千园之城”建设目标提前完成,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梅林山公园和银湖山公园实现“五园连通”,以自然生态串联活力商圈和幸福社区,实现连生态、连生活、连生产、连生趣。

    想要住房,深圳多措并举加速供给百万套保障性住房。“十四五”初始,深圳提出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54万套(间)。近期,深圳进一步提高任务目标,将54万套(间)调整为不少于74万套(间),增加的20万套(间)均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想要配套,自2020年实施百万学位攻坚战计划以来,深圳全市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4.4万个,其中幼儿园学位9.41万个、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位46.08万个、公办普高学位8.96万个。

    2024年,深圳还将持续加强基础教育学位建设,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万个。

    想要科研,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接近2000亿元,有充沛的科研资金。同时,这里还有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一大批重要科研平台让你施展才华。

    独一无二的“软环境”让深圳持续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人才,也让自己始终飞驰在世界城市发展的最前沿。

    这是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也是深圳乘风破浪向未来的动力源。

    宽容失败 鼓励创新创业

    在2023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深圳零一学院院长郑泉水感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深圳是培养人才的优良土壤。

    的确,深圳这个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其有着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艰辛,洒遍了辛苦的汗水。

    以华为为例,这家世界级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不停地犯错,当年做无线时踩错点,错过了CDMA网络,又错过了小灵通。但是,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患得患失,而是在坚定主航道不变的情况下,给予科研团队成长与试错的空间,宽容创新、宽容失败。

    在任正非看来,科学研究没有浪费,就不可能有成功。华为能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这是很多中国企业做不到的。

    同样,深圳40多年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也与城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内核密不可分。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向失败取经”“向失败致敬”……崇尚“失败学”,是深圳给予创新者永恒的承诺。

    深圳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向上氛围,感召着无数创业者愿意来深圳创业。

    那些看似异想天开的项目,在深圳不经意间就能碰到同路人。

    在深圳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向上氛围里,不会嘲笑任何一个创业者的梦想,只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对你伸出援手。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在回忆腾讯的发展历程时提到:回想过去的历程,我们经历了不少挫折,又幸运地成功上市,最终成长为全球知名互联网企业。有时我也会想:如果不是在深圳,腾讯还会不会是今天的腾讯?我和我的同伴们,还能不能坚持得下去?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这个城市。

    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创业,深圳对于企业和企业家的“成全”,不光表现在态度,还诉诸于扎实的行动。

    诞生于深圳的《个人破产条例》是我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为“诚实但不幸”的经营主体提供遭遇债务危机的后续保障。

    深圳官方在《个人破产条例》的立法解释中称:为个人创业者解除后顾之忧、促进创新创业,为社会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也是保障深圳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增长的必然选择。

    从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创业的角度来看,《个人破产条例》在很大程度上将为创业失败者提供甩掉债务包袱,重振旗鼓的机会。

    尊重人才和企业家,就是留住深圳的创新发展“密码”,让深圳永葆发展活力。

    就如同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在《向深圳学习》的序言中写道: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赶上深圳的发展速度,这是中国通往世界的一个南大门。

    深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成全四海不畏风险的智者成长成功的热带雨林。

    数读深圳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是最大的“吸铁石”、是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深圳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迭代推出千余条改革举措,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称号。

    ●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61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860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742家,以上的种种,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都名列前茅。

    ●打造市场机制有效、政府保障到位的市场化营商环境。2023年,深圳先后出台实施了阶段性稳经济“15条”、民营经济“20条”、促消费“21条”、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20条”,努力提振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升级“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网办、零成本即时办结。

    ●2023年深圳平均停电时长下降37.4%;供水可靠性达到99.96%。搭建深圳信用(征信)服务平台,累计促成企业融资超过2500亿元,上线全国首个专属个体工商户的“信易贷”产品——“个体深信贷”,累计实现个体工商户纯信用放款超过3.8亿元。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2023年以来,深圳先后出台实施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全国首创性地方立法,以法治护航新兴产业发展。出台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全方位保护投资者权益。

    ●深圳大力实施包容柔性执法,已在66个领域形成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强制四张清单,合计2022项,近1.1万家企业受益,减免处罚金额约为3.5亿元。

    ●2023年深圳在“i深圳”APP上线了政策补贴直通车平台移动端专区,新增“免申即享”事项100项,实现惠企便民政策直达快享。

    ●深圳努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先锋,提升市场主体国际竞争优势。积极推进国际规则衔接,在前海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推动与港澳台跨境信用报告标准互认,允许深圳银行通过深圳征信机构,获取港澳台征信机构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便利境外企业融资,已经为7家港资企业提供了信用贷款。深圳推动深港两地检测规则衔接,试点深港酒类“两地一检”模式,实现企业在前海申报进口时,海关认可香港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

    ●深圳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以合作方式引进了8家国际知名仲裁调解机构,打造国际仲裁优选地。我们在全国首创成立外商投资公共服务机构,即外商投资企业权益保护服务工作站,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我们下更大力气引进国际人才,今年新增了应急安全、环境保护领域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清单覆盖范围扩大到11个领域30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