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慧
每到过年,吃喝就从一件小事,变成了一件堂堂正正的大事。
在岭南地区过年,最值得一说的,首先是大盆菜,各大酒楼,都会准备几种大盆菜,供客人挑选。
大盆菜像个聚宝盆,里面食材丰富,排列有序,层次分明,最上面有鲍鱼、花胶、海参、大虾、瑶柱、烧鹅、鸡块、猪手等,色彩明快,争奇斗艳,下面是鹅掌、腐竹、猪皮、冬菇,最下面是娃娃菜、莲藕、萝卜或者鸡腿菌。海鲜和肉类需要提前预制,焖制入味,摆盘之后,最后淋上诱人的鲍汁,热气上升,浓汁下流,像派利是一样,把浓郁的鲜香派给了每一样食材。底部的白萝卜最擅吸味,它贪婪地吸收着所有食材的精华,变得肥腴鲜美,成了最大的赢家。盆菜除了美味之外,还像寻宝游戏一样充满隐秘的乐趣,每个人都会眼疾手快地将喜欢的食材夹到自己碗里,嘴角露出不易觉察的得意微笑。
大盆菜不仅美味,还有着福财满盆的美好寓意,又有上下和睦,不分彼此的意思,吃的时候,热气腾腾,非常有节日的氛围。
腌血蚶是潮汕人年夜饭必备的菜式,有红红火火的美好寓意。最出名的是饶平大澳的珠蚶,吃完之后,壳并不会直接扔掉,而要放在大门口,寓意着进出有钱。元宵过后,还要扔进井中,寓意“钱源不绝”。
每年过年回潮汕,我总会吃很多芥蓝。
潮汕人十分珍爱芥蓝,认为它是最好吃的蔬菜,民间有句俗话“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好戏苏六娘”。当地比较有名的芥蓝有潮州府城的城花芥蓝、揭东砲台的桃山芥蓝、揭西棉湖的红脚芥蓝和惠来的隆江芥蓝等。
芥蓝最常见的做法是清炒,清炒芥蓝特别考验火功,香味和口感,都由火功所决定的。除了“猛火厚朥芬鱼露”(潮汕俗语,意即火候要猛、多放猪油、调味要烹入鱼露)之外,炒芥蓝还有几个要素:首先是不能飞水,如果飞水,就不会产生爽脆感,菜味也逊色了许多,但为保持色泽与口感,炒制时芥蓝又一定要湿身入锅。鱼露有咸味,故不用另外加盐,但要放几片大地鱼干提味。刚出锅时镬气十足,清芬回甘,极其脆嫩。苏轼《雨后行菜圃》诗中有云:“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还真是说的一点也没错。
客家人过年,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梅菜扣肉。梅菜扣肉肉皮酱红透明,香味撩人。一端上桌,食客们的眼睛仿佛立刻被点亮了,猪肉肥瘦相间,肉皮呈虎皮皱纹,软糯香甜,肥肉滑溜,入口即化。瘦肉甘香醇厚,滋味浓郁,梅菜油光闪闪,夹而食之,肥而甘,咸而鲜,油润饱满,幸福而满足。
腊味也是很多人过年喜欢的美食。
南雄人过年,有一道有名的下酒菜——牛干脯,无需提前腌制,切成薄片直接生晒,一斤牛肉仅能晒成二两。当地人告诉我,晒牛干脯很挑天气,天气要冷,北风要大。如果天公不作美,是很容易变质的。晒好的牛干脯并不可以直接食用,要加料同炒。炒制前,还需提前在白酒中浸泡一晚,下大料、冰片糖和大量红辣椒。不会吃辣椒的人,辣得龇牙咧嘴,会吃辣椒的人则吃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南雄人还喜欢制作板鸭,出品以珠玑巷腊巷最为正宗。清代《直隶南雄州志》曾这样记载:“雄鸭,以雄得名,鸭嫩而肥,脆之,渍以茶油,日久鲜红而味美,广城甚贵之。”制作板鸭,选材很重要,必须选取当地饲养的麻鸭,体形瘦小,皮薄肉厚,晾晒前还需要涂米酒增香,其肉质细腻,咸淡适中,鲜香悠长。切开的鸭腿,呈浅玫瑰红色,吃起来让人很满足。值得一提的是,连鸭骨都是脆的,而且越嚼越香。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家选择的食物虽然不一样,但表达的情感却是一样的。不善言辞的父母,总会将自己对家人的爱藏在食物里,用最好的食物,包裹最深沉的爱,这是最朴素,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年味儿。
(本文作者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