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天文馆建设项目封顶仪式现场。 拉萨融媒记者 拉姆次仁摄
拉萨融媒讯(记者拉姆次仁)10月9日,西藏天文馆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记者获悉,西藏天文馆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基础建设完工,根据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历年来运营数据测算,西藏天文馆开馆后年接待量预计可达10万人次,每年可使10万公众接受天文科学科普教育。
西藏天文馆的建设,是我国天文观测台站在西藏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的天文和空间观测力和服务国家战略起到重要作用,西藏天文馆搭载的一米级光学望远镜将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折射式光学望远镜,符合高海拔地区运行使用特点,具备空间目标搜寻等科研功能,并服务于西藏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将具备科研与科普双重功效。
西藏羊达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段绪春说:“西藏天文馆建设项目由三个建筑单体组成,有天文馆、专家工作站和消防控制室。目前三个项目的主体已经全部封顶验收,正在进入装修阶段。”
据了解,西藏天文馆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1571.9平方米(包括天文馆主体7684.99平方米,辅助用房3830.64平方米,以及附属配套工程和相关设备购置)。项目总投资8632.55万元。其搭载的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已于2020年通过科技部“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专项正式启动开展。
“西藏天文馆建成后,将通过举办展览、培训、实验、影视播放、报告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易于参与、接受的天文科普活动,活动对于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氛围,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科学环境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次仁罗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