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潇湘晨报

为特殊群体撑起“幸福保护伞”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A03):头条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吴雨晴长沙报道

    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十个“中华慈善日”,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慈善活动,推动慈善“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南始终围绕民生保障重点领域,推动慈善资源从“广覆盖”向“靶向投”转变,让每一份善意都能温暖最需要的人。

    助学帮扶 为教育公平注入“慈善力量”

    父母均为盲人、靠低保维持生活的成某涛,凭借656分的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却因学费难题陷入困境。衡阳市“慈善一日捐”项目的精准资助,不仅帮他顺利踏入大学校门,更让“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在困难家庭中扎根。“这份爱心不是终点,将来我也要成为帮助别人的人。”成某涛的心声,正是湖南助学慈善项目的价值缩影——2.36万名像他一样的寒门学子,通过此次“中华慈善日”期间的助学帮扶,走进了理想的大学校园。

    保靖县聚焦义务教育至高中阶段的困境学生,于9月5日启动“久久公益节·沃土小黑板助学金”项目。该项目计划募集25万元,重点帮扶200名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子女。

    助老扶幼 为特殊群体撑起“幸福保护伞”

    株洲市天元区为68名失能老人建立“一人一档”关爱台账,志愿者每月定期上门提供剪指甲、读报纸等服务。79岁的张爷爷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独自生活多有不便,志愿者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每次他们来,家里都热闹不少,连指甲缝里的污垢都帮我清理干净。”

    湘西州花垣县则将温暖送到更特殊的群体身边。9月11日,天启商会“守护计划”走进边城社区,为30户高龄、独居老人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并联合卫生院开展健康检查;针对脑瘫患儿家庭,当地实施“一户一策”专项扶持,5000元/户的资助金解了不少家庭的燃眉之急。全国社区慈善试点单位——娄底市街心社区,创新“低龄助高龄”代际互助模式,9月5日活动现场为5位65岁以上困难老人发放3000元慰问金及米油物资,不仅解决了社区高龄老人照料难题,更探索出“社区自治+代际互助”的基层慈善路径,为老龄化社区治理提供了借鉴。

    扶残助残 让“无障碍服务”覆盖民族地区

    9月15日,花垣县吉卫镇开展“扶残助残,共圆梦想”活动,工作人员用苗汉双语向残疾群众宣讲惠残政策,现场发放拐杖、助行器等物资35份。当地将语言适配纳入慈善服务设计,让“无障碍”不仅体现在物资帮扶上,更落实在政策理解的“最后一米”,切实体现了“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民生导向。

    湖南慈善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直击民生痛点。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活动期间,累计募集爱心款物8481万元,资助2.36万名大学新生,落地2000余个慈善项目,惠及50余万人次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