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山,地处长沙县金井镇、浏阳市社港镇、平江县三阳乡的三县交界之处,是屹立于三县间的天然地理屏障。主峰为龙头尖,海拔658米。近年来,长沙县、浏阳市均修有水泥铺装路面直达山顶。
龙华山上可以一脚踏三县,也可闻鸡鸣声响三县。
在徒步登山入口的选择上,我考虑再三,最终舍近求远,放弃浏阳方向的登山口,选定从长沙县龙华山村方向开始登山。我以为如此上山才更契合龙华山之名。我们走了一个逆时针环线,全程10公里,具体为:龙华山国际滑翔伞基地停车场—长沙县山路上山—山顶龙头尖—平江县溪谷路下山—平江县更新村—长岳盘山公路—龙华水库—回到停车场。 文、图/熊远山
藏在村中的省保文物单位
白露节气之后的第一个周末,我们从浏阳城区出发前往龙华山。一路驱车沿106国道前行,在近浏阳市社港集镇的清江村处,沿省道S319左拐进入山冲。一路上可见很多大樟树与溪流相伴,当地农民利用晴好天气忙着晒秋,比如采摘来许多棕树叶,将摊好的粉皮晒在其上。
经廖家洞、朱家洞、深坳水库,我们到达清江村双江组。通过询问当地村民,我们找寻到了清江廖氏民居,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妻子廖静文幼年时的旧居。它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砖木土石混合结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属于典型的晚清民居。马头墙、木质雕花门窗、天井显示着传统建筑的精致感。2024年,清江廖氏民居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旧居不远处,有一所弃用的双江小学,由廖静文女士捐建,并题写校名。小学为两层建筑,共四间教室。过道墙壁上的“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等字还清晰可见。一旁的村民家养了群憨态可掬的红皮土猪。
沿山路继续前行,山势渐陡,我们深入连绵的大山腹地,去往广袤群山的另一边——长沙金井镇。金井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处长沙、平江、浏阳、汨罗四县交界处,素有“小长沙”美誉。
到达山顶垭口后,我们进行了短暂停留。垭口所在之处,如同关口,常成为不同行政区划间的地理分界线。就如此刻我们眼前所见的垭口,分隔着长沙县和浏阳市。南坡属浏阳市,北坡属长沙县。此刻,我们一脚踏着两县。向前一步,是我们当下打拼生活的远方;退后一步,是我们魂牵梦萦的遥远故乡。
垭口两侧建有防火林带,顺着山脊线如黄色长龙般蜿蜒向前。可以从这里沿防火林带徒步至龙华山顶龙头尖,但这没有成为我们今天的选择。同行的小路来了兴致,她从垭口旁的山路迅速跑上山脊线。但遮挡物太多,她并没有如愿见到一览无遗的风景。
山顶有一座全部用石头建的庙
过垭口后,我们进入长沙县,离山脚的龙华山村也就更近了。经绞车坳、白华水库,我们走出了茫茫大山。我们把车停在龙华山国际滑翔伞基地停车场,并由此开始登山。
临近秋分,阳光少了些猛烈,温和许多,而山中颜色变得丰富了起来。我们沿溪前行,密林为我们遮阴,阳光从树叶缝隙中洒入山中。山路崎岖,我们行走在危险度很大的悬崖边上。人临崖而立,望着脚下规矩的青石板路,不由感慨先人修路之不易,坚韧之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由于先人们的不断付出,我们这些后来的徒步运动爱好者才有了在山中行走的自由。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山中从来如此。我们不时见到各种野获,如八月瓜、山枣、黑枸杞、橄榄、尖栗、油茶果、钩藤果;也有盛开的山花,如胡枝子、葛根花、油点草、铁线莲。葛根作为藤本植物,一旦开花,就会漫山遍野,密密麻麻。它匍匐在地面上,也攀附缠绕在其它树枝上,不管是开在地面还是高处,都很好观察。我们还见到了一些野生淮山,粥粥用登山棍挖了许久,不曾挖到根茎处。
当我们到达海拔500米高处时,终于登上山脊线,见到了不远处的水泥路,两侧是南方常见的高大楠竹林。不久后,我们来到水泥路上。继续前行,我们开始了最后的冲顶。因山顶整理出了滑翔伞项目的起飞平台,这一小段到山顶龙头尖的土路非常陡峭。当我们登上平台,见到前方山巅处有一座石庙。其下方的一座观音庙于近期被拆除,正重新建设中。
龙头尖并不“尖”,早被古人们修整为面积很大的山顶平台。唐朝年间,古人在此修建龙华石庙,扩建于民国年间,为全石料建筑。殿中的石墙、石顶、石梁、石门、石瓦等一切构件皆为石料,采自山上青石。庙内还存有据说为唐代的石刻图案。我围绕石庙里里外外转了数圈,认真细致地观察。我以为它算得上古代建筑中的一绝。青石板们被打磨得很齐整,很难想象在没有现代设备的辅助下,古代工匠们需要耗时多久才能完成这石殿的修建。殿内的承重梁也采用石材,科学用心造型,细节处理完美。
石庙大门两侧立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三皇五帝,中外古今”。网络上说庙内有块定心石,我并没有见到。
石庙旁长有一株很粗大的天灵刺树,长满很粗的利刺,据说树龄为300多年。
龙头尖是观日出日落的好地方,视线开阔,无任何遮挡物。我们围着石庙转圈,不时驻足。这里就是长沙、浏阳、平江三县交界处。我们俯瞰由浏阳社港镇方向到山顶的水泥路、平江三阳乡山岭上的防火林带、长沙县金井镇的龙华水库及大片良田。三地交界处总是如此神奇,就连庙门口也摆放着各地管理部门的公示牌。
14号界碑长沙县与平江县的一个分界点
在山顶用完午餐后,我们朝着平江县三阳乡方向下山。
先是一段防火林带路,接下来我们左拐隐入山林。空中乌云密布,这是要下暴雨的前奏。我们加速下撤。但下山路遍布青苔,并不好走。有很大一段路行走在溪谷中,我们在石头间艰难前进,不得不降低行进速度。设想到了丰水时节,这条山路又将是什么样的景况?路上的棕叶狗尾草比人还高。山中不时可见这个时节正盛开的彼岸花,凄美孤独。小路好奇地问我:“彼岸花的根部有什么?”我回答:“像大蒜,又名石蒜。”当抵达牛车道时,我们如释重负。
不多久,大雨倾泻而下。我们撑伞急行。路旁风景虽然美如画,我们已无心欣赏。到达一户人家躲雨后,我们终于有了喘息机会。强对流天气下的雨,下得很猛。雨势越来越大,仿佛整个天地都融入了这雨中。我们今天走的是一条非常成熟的徒步线路。当地人经常会遇到来自于各地的驴友,对从山里钻出来的我们也就见怪不怪。热情的平江老乡为我们端上一杯热茶。淋雨后的我们,喝口这热茶,分外暖心。
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阳光重新接管了大地。我们再次启程。行走在乡间村道上,与之前身处密林中不同的是,我们感受到浓郁的人间烟火味。中途遇到的老乡们会和我们热情地打声招呼:“来旅游的吧?”
在垭口处,我们见到了国务院2004年设立的长沙市与岳阳市14号界碑,这里是长沙县金井镇和平江县三阳乡的分界线。我们回到了长沙县地界。
我们当下行走之地,自古以来就是长沙与岳阳间的重要通道,从长沙县的东北边境抵达岳阳平江。盘山公路修建在龙华山的悬崖峭壁上,一群工人正忙着进行路面的日常维护。山路十八弯,多年前在这长沙、岳阳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举办过国际汽车大赛。我们行走在公路上,一路向下。
遭遇一场声势更为浩大的雷暴雨
到达龙华水库时,天空又重新乌云密布,一场更猛烈的暴风雨正在酝酿中,不时有惊雷响起。龙华水库为小Ⅰ型水库,大坝长1500米,是长沙县坝堤最长的水库。漫步在水库大堤上,望着远处的龙头尖,我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不久之前,我曾站在龙头尖上俯瞰我当下站立的大坝。眼尖的小路发现堤坝上长着两个西瓜,满心欢喜地急奔过去。它们的存在,不大可能是人工种植。行走,从来不是白走,总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收获,比如被小路装入背包的西瓜。
从龙华水库徒步回我们的停车处,还有一段距离。但雨又开始重新降下,我们再次进入农户家躲雨。这场雨比刚才那场雨吓人,它是声势浩大的雷暴雨。在一片电闪雷鸣中,不时会砸下落地雷,惊天彻地的巨响让整个大地都为之战栗。平日里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何曾见过这阵势。我感觉这雷可以称之为摧枯拉朽,无坚不摧。小路大概被吓坏了,沉默不语并脸色发青。我们都对已走出大山感到幸运,不敢想象此刻如果还在密林中,会遭遇什么。户外运动存在风险,说的就是这些。等到雨停,空中也不再响起惊雷声,风平浪静后,我们确认了安全,才敢走出屋门,来到户外。
回程路上,我们途经罗代塅,这是长沙县原双江镇人民政府驻地。2015年,罗代塅、龙华山随双江镇一起并入金井镇。罗代黑猪名气很大,曾是朝廷贡品,2013年已纳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猪的过往年代,不少浏阳人会不辞路途险阻前来罗代塅购买猪种。罗代猪长得乌云盖顶、四蹄踏雪,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背部塌下去、悬着腰。老人们批评一个人的站姿不好时,常会说站着像“悬腰猪”。
罗代塅距龙华山仅数公里,这里的人们世代生活在龙华山脚下,千百年来仰望并礼敬着前方的龙华山,而龙华山也庇佑着这一方长沙县东北边界上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