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潇湘晨报

设噪声限值广场舞音量将有明确限制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A03):头条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长沙讯  9月26日下午,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湖南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进行发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规定》的主要内容,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谷本华概括为五大方面:一是健全责任体系,明确监管分工,系统性地厘清了生态环境、公安、住建、交通、文旅、城管等部门在不同类别噪声污染防治中的具体职责,有效解决了职责交叉问题;二是突出源头预防,强化前端管控,从规划布局入手,对工业园区选址、交通干线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建设、新建交通项目降噪措施以及风力发电等新型噪声源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坚持分类施策,加强精准治理,针对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四大类噪声的特点分别规定了防治措施,如设定噪声限值、严格夜间施工管理、严禁机动车“炸街”等;四是强化综合治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并发挥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人员在基层调解中的作用;五是规范监测活动,加强站点保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合法性与准确性,为执法提供坚实依据。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卿晓英在阐述《规定》的亮点时强调,其显著特色在于极大提升了法规的可操作性。她特别指出,《规定》在多个条款中明确了具体的噪声限值,例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处昼间不得超过7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5分贝;建筑施工场地边界噪声限值;以及广场舞、麻将馆等社会生活噪声限值,为执法和公众守法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标尺。此外,《规定》坚持问题导向,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装饰装修时段、公共场所健身娱乐活动、商业经营噪声等均作出了极具针对性的规范,体现了立法对现实生活需求的敏锐回应。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向艳就社会生活噪声这一焦点问题补充道,《规定》致力于构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多方共治”的治理格局。一方面通过细化室内装修、商业场所、公共场所、特定设施(如麻将馆)的噪声管控要求实现精准分类;另一方面则通过明确基层组织职责、压实物业服务人责任、引导公众文明行为,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切实回应公众对宁静环境的期盼。 

    记者章杨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