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潇湘晨报

别把自己困在办公室里,请走出去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A08):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建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图/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2022年10月21日,北京,俞孔坚在办公室接受采访。图/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曹伟综合报道

    “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这是俞孔坚留给世界最后的告白。

    当地时间9月23日,中国建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享年62岁。他此行是为了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

    25日,记者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了解到,俞孔坚的遗体目前还未回国,后续会有悼念活动,相关消息也会发布。

    调查细节

    警方否定“野猪致坠机”

    当地时间9月23日,俞孔坚在巴西潘塔纳尔地区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失事飞机是一架小型四座单引擎飞机,三位乘客和飞行员全部遇难。事故发生在23日深夜,当时飞机在巴西西南部的一个大型农场上空尝试降落。

    据该农场的工人向消防人员描述,这架小型飞机在野猪群闯入飞机跑道后不得不复飞(飞机即将触地着陆前,因不宜降落,把机头拉起重新回到空中盘旋并再一次降落)。在复飞过程中,飞机失去控制向下坠落。在撞击地面时,飞机发生了爆炸,三位乘客和飞行员全部遇难。

    但经过调查,警方驳斥了“野猪闯入导致飞机复飞”的说法。据负责调查此案的警察局局长称,飞机复飞很可能是因为飞行员观察到了其他异常情况:“飞机需要进行调整再着陆是正常的,这与跑道上的动物无关。”目前,飞行员进行复飞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这场救援行动持续了约9个小时,三位救援人员和一辆车参与了行动。但该农场所在地距离偏远且难以进入,交通不便和沼泽地的地形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由于飞机爆炸,法医只能通过DNA检测确认死者身份。目前,有三人的遗体已经进行了DNA分析,而俞孔坚的遗体需要等到家人来到巴西才会开始DNA检测。

    失事飞机是一架1958年制造的赛斯纳175飞机,注册号为PT-BAN。根据巴西国家民航局规定,该机型仅获准在目视规则下白天飞行,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不得飞行。这是因为赛斯纳175飞机没有用于夜间或恶劣天气飞行的专用仪器,飞行时需要飞行员借助地平线和地面参照点来查看航线。

    巴西民航局登记处还表示,飞机的所有者是在这次事故中遇难的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而该飞机并未获准作为空中出租车运营。

    2019年,巴西民警在一次打击非法“空中出租车”的行动中查处了这架小型飞机,并吊销了这架飞机的飞行许可证,直到今年2月才重新恢复。

    校方回应

    遗体尚未回国,将举行悼念活动

    25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官网已经变成黑白色调。记者了解到,俞孔坚遗体尚未转运回国,因此遗体告别仪式尚需要一些时间,校方近日将举行悼念活动,活动信息将在官网公布。

    记者看到,在官网“重要新闻”一栏中,前四条均与俞孔坚相关,“俞孔坚教授获2023奥伯兰德奖”的消息仍在醒目位置。

    消息介绍,两年一度的奥伯兰德奖关注“具有非凡才华、创造力和勇气,富有远见,并完成大量城乡环境建成作品”的设计师。俞孔坚表示,他计划将个人所获的奖金全部捐给北京大学,奖励和资助“海绵城市”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适应的“海绵地球”行动。

    北京大学于25日发布讣告,称在遇难前夕,俞孔坚仍坚守在“地球之肺”巴西潘塔纳尔,发出振聋发聩的追问:“当最后的伊甸园也在退缩,人类还能从哪里得到生存的希望?”俞孔坚教授虽已远去,但他为治愈地球所开启的征程永不停歇,他所开拓的景观事业必将在后人的传承中继续前行。

    讣告中写道:“俞孔坚教授的离去,是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更是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景观设计领域的巨大遗憾。”“愿这些为壮丽自然探索到最后一刻的生命,在为之热爱的地球上安息。”

    成就

    “海绵城市”理念提出者不久前作为唯一的中国学者入选《福布斯》榜单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网站介绍,俞孔坚教授1963年4月出生于浙江金华。1980年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致力于园林设计人才培养。1992年赴美深造,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SWA集团从事设计实践。1997年,他毅然归国,投身祖国教育与科研事业,受聘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归国后,他先后牵头创立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创办《景观设计学》期刊,创办了国家甲级设计机构土人设计Turenscape。

    作为设计师,他提出并推动了“海绵城市”理念,主张通过自然生态手段,提升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调节与利用能力,从而缓解洪涝、改善水质、修复生态。

    贯彻其理念的作品遍布全国。如上海后滩公园、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秦皇岛红飘带公园、金华燕尾洲公园等在点评网站上广泛受到市民好评,网友均称赞其设计精巧,融于自然,风光秀美,还有些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

    甚至就在不久前,他还作为唯一的中国学者进入了《福布斯》“2025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航者”榜单。这份榜单是表彰在气候行动和绿色转型中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0位人物。

    《福布斯》指出,这些入选者来自学术界、企业界与政界,正在以创新与实效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俞孔坚是“海绵城市”理论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推动中国于2015年将其纳入国家政策,并在全球250余座城市完成上千个项目,成为应对洪涝、改善生态与提升城市韧性的中国方案代表。此次入选“2025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航者”,展现了俞孔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思想引领力和学术与实践贡献。

    悼念

    员工:他说出国时间较长,却等来讣告

    俞孔坚辞世后,备受其影响的学生、风景园林设计行业从事者和曾结识过、听闻过他的名字与事迹的人们自发在社交平台公开悼念。

    俞孔坚的一名员工在社交平台发表了视频与悼文。视频中,该员工与俞孔坚的交流停留在上周五,对话中正在讨论一酒店客房的设计问题。俞孔坚提出,希望酒店室内外可以同样简约、休闲、自然。

    俞孔坚临走之前,曾特意嘱咐他,这次出国时间较久。故而,他每天都在等俞孔坚视频号里的更新,没想到却等到了讣告。

    该员工说:“最新一期还是您飞行20小时,驱车6小时后来到您称之为‘最后伊甸园’的潘塔纳尔。视频中,您看到放牧的牛群,您激动的言语感染着我。我想起您在古城中、田野里、山坡上行走的步伐,年轻的我却总是跟不上。”

    在悼文的最后,他沉痛地写:“您总说,设计要像水一样渗透生活,那应该绵绵不绝的啊,为什么您却留在了《海绵地球》拍摄的途中……”

    在6月19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俞孔坚寄语毕业生的致辞,在建筑界引起较大反响。俞孔坚说:“请你们务必记住:真正宏伟的蓝图,不是投资有多大、建设有多恢弘,而是让多少生命真正受益。……别把自己困在办公室、空调车和报告里,请走出去——去问问村民的愿望,闻闻土地的气味。……愿你们在今后的旅程中,依然保有这一双‘肉眼凡胎’的眼睛,一个愿意低头弯腰的身体,一颗愿意倾听土地与人民声音的寻常的心。”

    在俞孔坚离世当天,他个人的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他最后的一段影像。视频中,身穿红色T恤背着斜挎包的俞孔坚出镜感叹:南美潘塔纳尔天然湿地正一步步被牧场吞噬。视频结尾,俞孔坚称“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

    不少网友在这段视频的评论区悼念俞孔坚:“他的激情与无畏,曾给无数景观学子在迷茫道路中带来慰藉。”“生命定格在世界最大的天然湿地,海绵星球的先行者,一路走好。”

    有学生称:“老师是我大学景观的启蒙者,可以说他是现代风景园林的奠基人,一直很欣赏他的生态景观设计理念,难以接受。”“归于原始,归于海绵,归于最后的伊甸园,俞老师千古。”

    国外诸多机构和名人对俞孔坚的去世表示惋惜,并发文悼念。

    巴西总统卢拉2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事故遇难者,表示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时代,俞孔坚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已成为全球典范,这种理念兼顾生活质量与环境保护,正是人类未来所追求和需要的。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也在社交媒体上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并说俞孔坚因提出“海绵城市”理念而闻名,为可持续城市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出卓越贡献,他的精神遗产将继续激励所有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