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 记者9月9日从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了解到,针对近期外卖平台补贴争议,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王秋苹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及时约谈主要外卖平台,相关平台快速响应,集体发声,承诺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密切关注外卖行业竞争情况,要求提升服务质量,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保障消费体验;督促平台合理控制补贴,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推动平台加大对商家的扶持力度,提高骑手权益保障,构建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
此前的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跨境电商
食品解决召回“找不到人”的监管难题
近年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百姓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跨境电商企业注册地在境外,市场监管部门缺乏有效手段督促其履行召回责任,导致不安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召回力度减弱。
为此,9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召回监管的公告》意见的公告,拟完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监管制度。
王秋苹介绍,公告聚焦三个关键点:责任压实,不留空白。要求跨境电商企业建立召回制度,真正把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召回落地,境内有人。跨境电商企业必须通过委托方式,在境内指定一家合作方协助召回,主要解决“找不到人”的监管难题。平台监督,保障有力。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跨境电商平台要督促企业与合作方主动召回。对不履责的企业,必要时平台可暂停其跨境电商业务,让“平台促落实、监管有抓手”。
王秋苹表态称目标很明确:让监管真正长出“牙齿”,让问题产品有效召回,让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
平台收费
平台收费不能“想收就收、说涨就涨”
事关平台收费,市场监管总局也作出回应。
王秋苹介绍,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跑出“加速度”,活力十足,在促进消费、带动就业、激发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平台生态日趋复杂,平台收费规则“雾里看花”、收费标准“任性随意”等问题,制约了平台内中小微经营者的发展空间。平台向商户收取的佣金、抽成、会员费、技术服务费、推广费等,虽属合理商业模式,但不能“想收就收、说涨就涨”,必须加以规范、纳入正轨。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市场监管总局精准出拳、适时发力,制定并施行了《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它的核心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规范平台收费、保障各方权益、促进健康发展。《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平台经济监管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王秋苹称,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指导平台企业积极落实《指南》合规要求,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正向引导,规范平台收费行为,确保《指南》顺利实施。
网红玩具
针对捏捏乐、水晶泥等加大监测力度
针对开学季儿童玩具、文具、校服等产品进入消费高峰,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加强相关安全隐患排查?
王秋苹介绍,在生产端,紧盯上海、江苏、浙江等儿童和学生用品产业集聚区,严把准入关,对食品、玩具、护眼台灯等重点品类,严格执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在线下,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严查来源不明、标签不规范的产品,整顿肃清假冒伪劣、“三无”等儿童和学生用品。在线上,督促
指导各大电商平台针对捏捏乐、水晶泥等解压网红玩具,磁性玩具,弹射玩具,电人玩具,儿童“真煮”厨具等产品加大监测力度,及时清理下架问题商品并主动报告线索。
校园餐
严格把关原料贮存等关键节点
每逢开学季,市场监管部门都会发布关于校园餐监管的相关举措和专项行动安排,今年推出了哪些实际举措?
王秋苹介绍,今年开学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紧盯三大重点加强监管:“一看”校长履职是否认真。开学第一周,校长是否陪好第一餐;是否开学一个月内在食堂开办公会,现场解决问题;是否着力改善食堂设备设施和就餐环境。“二查”进货查验是否严格。查学校是否执行这些查验制度,查食品原料验收是否专人
专岗,查餐食留样是否规范到位。“三督”加工过程是否规范。督促学校严格把关原料贮存、病媒生物防治、加工制作、设备清洁维护、餐饮用具清洗消毒等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