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潇湘晨报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A02):头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建设中的长沙高铁西站。图/湖南湘江新区微信公众号

    据新华社电  记者27日从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将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今年1至7月,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94.6亿人次,同比增长3.9%。

    首批智能体将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署

    日前,交通运输部指导成立了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目前,联盟已汇聚了5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头部公司以及相关高校院所。

    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李颖表示,在大模型建设框架上,交通运输部提出了“1+N+X”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总体技术架构。“‘1’指的是1套通用技术底座,实现对多类基础模型、多元异构算力的开放兼容和集约调用;‘N’是在‘1’的基础上,训练N类垂域模型,引入细分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提升解决行业问题的共性能力;‘X’是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智能体,形成一批可以直接应用在行业服务和管理中的专业化方案。”李颖说。

    为加速大模型落地部署,交通运输部立足行业实际,梳理出86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聚焦行业运行监测、安全监管等重点方向,遴选出一批高频刚需场景。“当前,我们正在加快组织智能体研发,首批智能体将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署。”李颖说。

    李颖表示,作为率先发起成立大模型联盟的行业部门,交通运输部将通过共用算力、共享数据、共训模型,用好各类创新资源、建好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创造开放、繁荣、可持续的交通大模型产业生态,支撑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规范化应用,引领发展壮大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

    1至7月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近400亿人次

    今年1至7月,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94.6亿人次,同比增长3.9%。

    “7月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7.1亿人次,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分方式看,铁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6.6%、2.1%和3.9%,公路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1.8%。”李颖说。

    货运量保持平稳增长。李颖介绍,1至7月,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30亿吨,同比增长3.8%。其中7月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9.7亿吨,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较快。1至7月,我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4.4亿吨、同比增长4.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亿标箱、同比增长6.2%。其中7月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4亿吨,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996万标箱,同比增长2.7%。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高位。李颖表示,1至7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95万亿元。其中7月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分方式看,铁路完成投资771亿元,公路完成投资2005亿元,水路完成投资173亿元,民航完成投资112亿元。

    “总的来看,今年7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李颖说。

    长沙高铁西站建设迎关键节点

    本报综合  近日,长沙高铁西站建设迎来关键节点——随着站前工程场地的移交,既有营业线区域正式开始施工,长沙高铁西站站房建设进入全速推进新阶段。

    长沙高铁西站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渝长厦高铁线的核心枢纽,也是长株潭地区交通枢纽“三主五辅”布局中的主要客站。车站总规模12台22线,预计年旅客发送量突破2020万人次。建成后,对带动沿线经济、深化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既有线转线完成后,长沙西站建设进入既有营业线区域施工关键阶段。为加快项目建设,建设方制定了一系列推进举措:施工组织采用“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结合模式,科学规划工序;技术上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优化工序;资源保障方面,动态调配各工种,与供应商稳定合作,确保建材供应;安全管控加大投入,完善防护设施,定期培训演练,落实安全穿透式管理制度,保障施工安全。

    既有营业线区域施工全面展开,标志着长沙高铁西站建设正从图纸加速变为现实。这座以“三湘四水、杜鹃花开”为设计理念的现代化高铁枢纽建成后,不仅为区域交通枢纽能级带来跃升,更将为长沙高铁西城片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动能。

    依托综合枢纽集聚流量及湘江新区产业生态优势,高铁西城片区正全力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创型产城融合新高地,为助力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中部崛起贡献“西城”力量。

    延伸

    全力保障汛期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平稳运行

    据新华社电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多地连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致使多个省份交通线路运行受到影响。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3个省区市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洪涝灾害影响,初步统计累计损毁超过160亿元。”在27日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李颖说。

    面对今年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交通运输部会同财政部累计下达公路应急抢通补助资金5.4亿元。同时,持续加强汛期交通安全风险管控。

    汛期,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进一步强化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长大下坡路段等重点路段监测调度;河南交通运输系统强化交通运输设施重点时段、关键部位驻点驻守……

    “强化汛期交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李颖说,为确保民众安全出行,交通运输部配强工作力量,做好监督指导,督促新开工和在建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加强重点部位安全监测、做好风险防范。

    完善“响应、巡查、管控”各环节措施。李颖介绍,依托“公路网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平台”,交通运输部及时启动相应等级的强降雨预警响应。

    “接到红、橙色暴雨气象预警信息后,结合地形地质、路段特点,对是否采取封闭管控等措施进行重点研判,对未关停路段按不低于每2小时1次的频次开展巡查,并于降雨结束后48小时内维持相应巡查频次;针对关停路段,恢复通行之前,开展一次全面巡查。”李颖说。

    汛期的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充电站旁积水已没过脚踝。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供电员工们穿着绝缘雨靴,打着手电检查桩体防水密封性。部分地区道路被淹、工程车无法通行时,他们就踩着泥泞徒步赶往下一个站点,24小时不间断开展运维巡视。

    “雨水倒灌可能会导致新能源充电设备短路,影响新能源车主充电使用,我们得用沙袋围堵排水沟,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水位。”国网武汉市黄陂区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王壮指着监控大屏上的汛期实时数据说,针对极端天气,公司联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充电设施水文预警机制,今年汛期累计开展特巡102次,故障响应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

    在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预警方面,李颖表示,交通运输部强化道路运输、城市公交安全监管,指导做好道路客货运输以及城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城市交通极端天气防御工作。

    受今年第13号台风“剑鱼”影响,部分地区航线停航。海南海事局组织船舶、海上设施及平台撤离2600余人,辖区涉客航线、水工项目均采取了停运停工措施,三亚辖区停止游艇及相关码头活动和作业。

    “督促做好港口、航道等防汛防台风工作。”李颖表示,交通运输部指导港口企业落实人员避险、设备避风、货物避水等措施,加强汛期渡口、航道、通航建筑物和航运枢纽大坝等运行监测,确保安全。

    全面落实预警“叫应”机制、加强汛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一系列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措施持续发挥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实组织做好交通运输防汛工作,全力保障汛期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