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鑫智长沙报道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湖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20项政策举措,明确到2027年末要实现金融总量有增长、信贷结构有优化、融资成本有降低、金融产品有特色、融资效率有提升,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科学高效配置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领域。
扩大数字人民币使用规模
《实施意见》明确,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实施科技金融提升工程、绿色金融攻坚工程、普惠金融赋能工程、养老金融守护工程、数字金融强基工程等五大工程。
科技金融重点推行“湘伴前行”计划,探索“利率定价动态调整+投贷债股保联动+多元化风险缓释”服务模式;绿色金融实施“碳求未来”行动,开发环境权益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完善“碳账户+”金融服务,制定地方转型金融标准,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普惠金融着力构建“金惠万家”服务体系,通过健全融资增信机制、拓展抵质押物、创新融资支持模式等举措,提升金融可得性和覆盖面;养老金融持续推进“老有所得”金融保障工程、“老有所安”基础金融服务提质工程、“老有所享”产业金融赋能工程,打造“金暖夕阳”服务体系;数字金融以“数链三湘”行动为主线,开展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试点。深化金融领域数据治理和应用,提升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数字金融服务水平。扩展移动支付场景应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扩大数字人民币使用规模。健全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提升金融行业网络和数据安全、数字金融监管能力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产品适配性
《实施意见》要求,打造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运行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高度适配的产品服务体系、多元联动的直接融资服务体系、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激发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金融机构积极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产品适配性。
推动中小微企业“流水贷”增量扩面,创新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模式,稳步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完善综合巨灾保险政策,合理设置保费及财政补贴比例,建立健全多层次灾害风险分散机制。开发多层次养老储蓄产品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争取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资质。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创新线上数字化金融产品。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评价模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持续提高普惠金融风险定价能力,加强养老资金安全防范和投资风险管理。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和数据要素的驱动作用,丰富重点领域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手段,提高针对非法集资、欺诈、洗钱等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
同时,完善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征信平台)、金融与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金融机构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金融宣传推介平台等“五大平台”,帮助各类市场主体高效获取金融资源。
《实施意见》强调,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牵头和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协调机制、改革引领试点机制、政策工具激励引导机制、区域融资配套机制、统计监测评估机制,加强金融与产业、财政等政策的协同配合,构建更加精准通畅的金融政策传导体系,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近年来,湖南省加强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联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开展“行长走市县·金融送解优”行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强化金融政策效果监测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5年6月末,湖南省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7%,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均显著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等单位将落实落细《实施意见》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打造湖南金融“五篇大文章”特色品牌,提升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