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三伏天分外炎热,每天当热浪逐渐消退,吃完晚饭,我就想出去走走。
去哪儿散步?我想到了文昌阁。于我而言,到文昌阁去,搭乘地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地铁1号线与6号线交会于此,真是方便得很。而每次路过文昌阁地铁站内墙壁上的长沙方言3D立体浮雕时,我总要驻足观看。走出地铁站,对于文昌阁我并不陌生,毫不夸张地说,自己熟悉文昌阁的呼吸与心跳。在我看来,这里没有城市的浮躁,只有温馨的感觉。在文昌阁,我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和压力。
文昌阁,多么雅致的名字。这是一种传统祭祀的建筑,为祭祀传说中道教里掌握文运功名之神——文昌帝君。那时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读书人来此地拜祭,以求自身能文运昌盛,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流芳后世;而那些已取得了功名,中了举人或是进士的人也来文昌阁拈香上供,感谢文昌帝君的恩德。后来,清朝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后,文昌阁便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有的已消失,也有修复或重建的。
据我所知,中国不少地方都有文昌阁,但以文昌阁命名的街巷并不多见,而以文昌阁命名的地铁站更是绝无仅有。你在网上搜索“长沙文昌阁”,会得到一个结果,那就是位于开福区文昌阁巷。其实,西文庙坪、化龙池、学宫街附近都曾有一座文昌阁,而这些文昌阁分别归属于长沙府学宫、善化县学宫以及长沙县学宫,可惜都毁于1938年的“文夕大火”。而位于城北开福区大王家巷的文昌阁属于明代长沙县学宫。据说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也有人说是明万历年间。但可以明确的是,它毁坏于明末清初战火中。到了清代,一些长沙士绅捐款在原址重建文昌阁。而清代的长沙县学宫已迁至学宫街。学宫是我国古代府、州(县)进行文化教育以及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场所,属于官办的性质,被分为府学与县学。不过我生也晚,没有机会目睹称之为文昌阁的建筑物,可我还是有机会见到后来的文昌阁街巷(亦简称文昌阁)。另外,如今的文昌阁街89号,还能看到学宫花厅墙壁以及清朝同治年间古碑等遗迹,从中我们仍然能依稀感受到那种特殊的氛围。
20世纪80年代,南门口、道门口、司门口、先锋厅、北正街、二马路、文昌阁都留下了我嬉戏玩耍的足迹,而文昌阁就在我祖父居住的风华巷对门。由此可知,我与文昌阁的交情深厚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吧。文昌阁是一条兀字形街巷,北接十间头,南连北站路(即湘雅路),西边有两处分别与大王家巷(即黄兴北路)接壤。
文昌阁街的文昌阁小学是我父辈们的母校,父亲兄弟姐妹七人都毕业于文昌阁小学,这种特有的人生经历值得珍藏。而当我的堂姐在文昌阁小学上学时,我尚未到上学的年龄。可每天,我总会拉着堂姐的手,说要去送堂姐去上学。我知道堂姐总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可眼神里透露出一万个不乐意(有儿时的相片为证)。而其实大部分时间这只停留在口里并没有落实于行动,因为很多次路过住在文昌阁小学附近堂姐的同学彭小青的家门口时,总被彭阿姨(彭小青的母亲)叫住了:“飞狗狗(我的外号),小红妹在等你喂鸡呢。”小红是彭小青的妹妹,她的年纪与我相仿。我俩经常在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小红总说:“耀哥,你当新郎官,我做新娘子,好吧?”每次,我都点头表示同意。我记得,小红家中的天井里喂了几只鸡,于是每天喂鸡成了充满无穷乐趣的“工作”。而当我俩玩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祖父又拉着我去二马路呷早茶和买菜。因为能吃到美味的千层糕、烧卖和酥油饼,我便欣然前往,将喂鸡的事儿,暂时抛之脑后了。
沿着文昌阁街走,来到另一处街口,往左转,这条小巷里有一家塑料厂,好像称之为长沙塑料二厂。据说这是长沙塑料普通话的发源地,因为在此上班的男女工人大都操着一口既非普通话也不是长沙话的腔调,由此有好事之人将其称之为长沙塑料普通话。此种说法,正确与否,无从考证,姑且听之。再往深处走,便有一家名为长沙特种灯泡厂的单位。我的大姑妈就在这里上班,直到退休。
如今,她老人家身体还是挺硬朗的,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幸福甜蜜,引人羡慕。一提起文昌阁,我相信大姑妈也会有很多的故事呢。走过长沙特种灯泡厂就到了十间头,旧时的十间头还叫石涧头,后来为了方便辨认就简化为谐音的十间头。这里分布了李炳初、任理卿、任邦柱、孙常钧等民国名人公馆。那个时候,我从祖父居住的风华巷到居住在幸福桥(旧称福寿桥)长沙县粮食局宿舍的姑妈家玩耍,总要路过十间头,不经意间闪现的一扇老门或一堵旧墙,这眼前的景色带着岁月的沧桑,又隐隐透露出曾经的不凡,也能看出往昔的气派。而有时候看见公馆大门半掩着,只见几只花猫正在院子里悠闲地踱着步子,不禁让人好奇,住在这里的人,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而从街口往右转,则有一家粮店,当然就是所谓国营粮店。那个时候,买米、买面、买油都是有计划的。因此每次买米不光需要钱,还得带上粮票、粮折子(有如存折)和装米的袋子。每次祖父去买米,我总是奋勇当先,并美其名曰:帮忙。现在回想起来,有时候非但没有为祖父帮忙,反而帮了倒忙。不过,心意到了就好。趁着祖父买米的当儿,我从地上捡起一些米粒儿,准备拿着这些米粒儿去喂小红家的鸡。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我看来,面积不大的文昌阁亦是如此。这里有国营菜店、国营南食店、国营煤店以及国营酱园,而那闻名遐迩的二马路农贸市场,就在文昌阁附近,仅几步之遥而已。这不得不使人感叹道:生活在文昌阁,真的很舒服咧。
夏天夜晚的文昌阁更是热闹,大人子搬出竹床、细伢妹子拖出竹凳。只见文昌阁街巷两边都坐满了纳凉的居民。“你郎家,呷饭冇啰?”那最熟悉的长沙腔问候,让人体会到邻里之间浓浓的情谊。呷完晚饭的老人,坐在木椅上,手中的蒲扇有一下冇一下地摇着。孩子们尽情地嬉戏着,银铃般的笑声在街巷里传得很远很远。大伙儿聊天扯淡、嬉戏玩耍的声音交在一起,也吸引了不少萤火虫飞来凑热闹。萤火虫闪着黄色或绿色的光点,在空中低低地飞舞,只见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突然,有一只萤火虫在我面前转了几圈,然后停到了我的手上。我举起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它,又高高举起手掌。萤火虫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在空中绕了几个圈后,悠悠飞走了。我依依不舍地与萤火虫挥手告别。嘿,可爱的文昌阁,美好的市井生活。
如今的文昌阁面貌焕然一新,而为了修建黄兴北路与地铁1号线,那些原来居住在此地的街坊邻里搬迁到了四面八方。我想,这对于长沙城来说不一定就是坏事,可我依然执著地怀念起文昌阁的老街巷,它在我心中永远永远都占有一个位置。而我与文昌阁的情缘还在继续着,自己时常到文昌阁散步,每一次造访都像是去赴老友之约,品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温馨和美好。我甚至感叹,在如此炎热的日子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是呀,总要有一个地方带给一个人无限生发的希冀。或许自古以来,文昌阁就有这样的魅力。 文/黄显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