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让插遍邢台城的红旗永远飘扬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07 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邢台技师学院领导与演职人员合影

导演郝东菲(左)和编剧、旁白之一杨培(右)在探讨剧情

扫码收藏

王汉英 苗琳

核心提示

2025年9月24日是邢台解放80周年纪念日,六集红色历史广播剧《邢台邢台》首播仪式在邢台技师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邢台技师学院的师生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优良传统,创作完成广播剧《邢台邢台》,再现了80年前邢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邢台、保卫抗日战争胜利成果、发展工商业、恢复好南关经济、支援解放战争、建设邢台的艰苦卓绝的历程,为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助力。

重温历史 赓续红色血脉

时间:2025年9月24日。

地点:邢台技师学院学术报告厅六集红色历史广播剧《邢台邢台》首播式现场。

上午9时30分,《邢台邢台》正式开播。当日起,在FM88.5邢台综合广播、邢台综合频道、我看邢App、喜马拉雅App、邢台市老干部微信公众号、邢台技师学院微信公众号同步播出。

当日,邢台新闻传媒中心通过《行风热线》,举办《邢台邢台》首播特别节目,邀请该剧编剧苗庭宽、杨培,总策划、邢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齐嵘江,总统筹、邢台技师学院院长陈玉英,导演郝东菲,走进直播间,介绍该剧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本剧总顾问、中国民协顾问、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一民先生专门向首播式现场发来视频,对该剧的播出表示祝贺。

邢台技师学院是一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的院校,现有在校学生12000人,在职教职员工629人,设有6系2部53个专业。该校每年为邢台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3000多人,就业率98%以上。近3年,学院取得国家级荣誉67项、省级荣誉117项,拥有国家级技术能手13人、省级技术能手66名,是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担负着培育“大国工匠”的重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如何把学院的教学工作纳入我市“工业立市、文化兴市”战略,围绕我市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养出新时代的红专匠人,成为学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打开匠艺并举、学史立志、爱国爱家、多才多艺的教学新天地,是政治责任也是时代需求”,是邢台技师学院党委班子成员的共识,也是决定录制《邢台邢台》的初衷。

学职业技术的学生能不能“演艺”?教学任务重,正值新生开学期,有没有时间排练?没有演艺经验能不能胜任?“匠艺是一家,艺大不压身,要定高人生的标尺,学会挑战自我,参演邢台红色历史广播剧就是一堂大思政课。告诉大家我带头参加。”邢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齐嵘江动员时说。8月23日上午,正在假期中的老师和学生们自愿赶回学校,参加演员的海选。

参加演播的邢台技师学院艺术幼教系党支部负责人袁旭告诉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和平年代知识就是手中武器。作为知识传递者,要告诉一代代的新生力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用知识建设家

乡邢台。”参加演出的教师腰如意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传播历史文化,特别是我们身边的历史文化,是责任更是担当。”

该剧总统筹、邢台技师学院院长陈玉英告诉参加“演艺”的师生们:“水无压力不成流,人无压力不成器。自我加压,方能作为。”她在繁忙工作中,完成了70余名师生千余人次的“演艺”录制和后期制作的调度工作。

邢台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主任田国辉告诉记者:“非常荣幸参与《邢台邢台》的创作。我饰演了第四集的‘来访人乙’和第五集的‘东家’,虽然是小角色,但让我从不同侧面体会到邢台解放初期的社会百态与民众的建设热情。此次汽车系共有8名教师和6名学生参加录制,大家在专业录音棚里反复打磨每一句台词,只为最真实地讲好邢台故事。”

“我作为邢台本地人,出演此剧让我更加了解先辈们在战火中守护家园、浴血奋战的那段历史。我们要担起责任,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邢台技师学院艺术幼教系G2302班班长赵梦莹说。

导演郝东菲说:“这个剧是大剧,角色难度大,对专业演员也是考验。总体来说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是领导重视,师生用心,演革命人,赓续红色血脉成为大家的政治信念。”

缅怀先烈 发扬革命传统

邢台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专业教师、班主任尹皓楠告诉笔者:“参与录制此剧,对我来讲是一次精神洗礼。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了一个城市的新生;一代代先辈接续拼搏,将满目疮痍的古城建成如今的美丽邢台。这份奉献、无私、拼搏的精神,是刻在邢台人骨子里的基因。”

《邢台邢台》编剧、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培告诉笔者:“在创作和参与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就是‘被一群人的专注、热情、担当所感动’。我觉得这种专注和热情,比任何东西都有力量。这也让我更坚信一句话,‘历史从不是冰冷的文字,只要有人愿意用心讲、用心听,它就会永远滚烫’。”

邢台技师学院教师刘会兴说:“我在学生处负责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幸参演《邢台 邢台》,让我深切触摸到1945年黎明前的邢台的热血与荣光。英雄们为胜利流血牺牲的精神,在我心中烙下深刻印记。作为负责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我将把这份红色记忆融入岗位中。”

为了保证剧中历史事件的真实和艺术上的完美,邢台技师学院邀请了邢台新闻传媒中心主任刘廷振,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左梦玺担任艺术指导,邀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伟、市档案馆(市方志办)原一级调研员孟朋文做历史顾问,真实再现了8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激情燃烧的岁月。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3次电告中共中央,邀请毛泽东主席到重庆商谈,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乘飞机赴重庆进行国共谈判。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痛击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保卫抗日战争胜利成果,挫败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关于保卫上党的指示,集中3.1万人于9月上旬发起上党战役,同时对京汉铁路冀南中心城市顺德(邢台)地区展开行动。

1945年9月下旬,太行一分区10团2800多人,在团长向守志带领下,先后攻克赞皇、临城、内丘、高邑4县,于9月22日兵临顺德城下。太行六分区42团2000多人,在团长蔡启荣带领下,收复谈话、苏村,攻克武安、沙河和羊范、石头庄、会宁,随后占领顺德城西关。冀南二分区集中组编24团、25团、32团,在二分区副司令员何济林带领下,从南宫出发,一路西进,连克巨鹿、隆平、尧山、任县4县,于9月15日攻克顺德南关,兵临顺德城下。冀南四分区33团,是由平乡、威县、广宗、邱县4个县大队临时组建,有3个营约2000人,由四分区司令员胥光义率领,攻克山东临清后,一路西进,于9月22日到达顺德城下。

太行一分区司令员秦基伟,已经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太行军区司令员,但秦基伟同志求战心切,未报到就任,率领部队和民兵参加了解放顺德城的战役。9月23日,秦基伟、何正文、胥光义、何济林、向守志、蔡启荣等在顺德城外召开战地联席会议,推举秦基伟为战时临时总指挥。

9月23日晚11时,解放顺德城总攻开始。秦基伟坐镇顺德城北门,指挥第10团拿下北门后,由10团3连9班10名战士,在我军炮火压制掩护下用100公斤TNT炸飞城门楼,炸开城墙。我军战士潮水般涌进城内,一路猛冲打到敌军指挥部。9月24日凌晨4时,顺德城宣告解放。9月25日改顺德为邢台市,管辖15县,中共邢台市委、邢台市政府正式成立,任仲夷任中共邢台市委书记兼市长。不久,山西祁县县委书记崔耀先任邢台市委书记,邢台人李庆伟任邢台市市长。由此,邢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镇压汉奸特务,安定社会,规划城市建设,成立全国首个由政府组织的商人联合会,废除苛捐杂税,政府放贷解决商户资金,发展好南关工商经济,支援解放战争,迎接全国解放。

4年中,邢台市向人民军队输送新兵2997人,组织担架队8100余人,跟随部队参战支前;组织4200余名妇女为人民军队做军鞋30.4万双、做军袜5.4万双,还有大量军衣、军被。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特别的贡献。

针对历史,在剧中演播女干部郝燕的邢台技师学院信息系老师王真说:“很惭愧地说,我作为土生土长的邢台人,对于这些历史知之甚少。通过这次演播,我触摸到80年前邢台复苏的时代脉搏和郝燕那种革命青年向上的政治热情。配音不只是演播,更是用心声重现前辈建设家园的政治执着和勤奋。”

扮演市委副书记曾毅一角的邢台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老师冮业飞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生长在邢台的外地人,在这座城市生活了40多年,我对其了解得很有限。通过演播,我再一次细细品味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惊叹于它的魅力。以后我愿带着这份崭新的理解,将邢台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让这座古城的红色精神与不朽魅力,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在剧组录制过程中,邢台技师学院实训竞赛处老师梁海利看了剧本中描述的80年前邢台人民发愤图强建设自己城市的事迹后,十分感动,主动找导演要了一个角色,虽然戏份很小,但他通读剧本,研判剧中所有角色,感受历史的厚重。

坚定信念 做新时代匠人

从邢台技师学院组织报名到录播、录制成品,前后20余天的时间,参加录播和录制的所有人员,仿佛经历了一次岁月的洗礼。

在剧中演播正面人物的,喜欢以剧中人物自称,历史的沉淀、历史的钩沉、历史的熏陶,让人们变得成熟、变得谦逊、变得自知、变得坚定和自信。“没有想到,参加一次历史剧演播,竟让我们成熟了许多,知道了这么多的道理,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方向。学革命人,演好红色故事,真正感受到了革命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这是参加演播的老师和学生们共有的感受。

“我作为一名习惯于与文件、会议打交道的机关科员,初次走进录音棚,面对专业的录音设备,我的内心既兴奋又忐忑。我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参与高苹这个角色的配音。从字正腔圆的公文语言,切换到富有情感、贴合角色性格的戏剧语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导演的悉心指导和一次次‘再来一遍’的打磨中,我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与机关工作中强调的‘严谨、精准、零差错’的要求异曲同工。”邢台技师学院机关党委工作人员王毅雪如是说。

“演播来访人丙(翟掌柜夫人),对我而言是一次既新鲜又温暖的体验。通过角色演播,我深刻地感受到邢台商人联合会凝聚乡贤、助力家乡建设的意义,也体会到广播剧用声音传递家乡情怀的独特魅力。这段经历让我对邢台的归属感愈发强烈。”邢台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李燕老师告诉笔者。

《邢台邢台》时长3个小时,容纳了学生们所演播的80年前的青春呐喊。

邢台技师学院汽车系汽车维修2501H班陈瑞,汽车系2501H班的学习委员丁永钊,电气工程系智能制造2501A班的何燮冉,机械工程系数控加工2501H班的苏疆历,信息系的陈鑫泽、2501H班周乐,电气工程系机电一体化2501H班的高建浩,汽车技术系新能源2501A班的张涛,信息科学技术系网络应用2202班的范亚钦等同学,在剧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戏份不一样,有的扮演战地指挥的首长,有的扮演分区司令员,有的扮演警备区司令,有的扮演政府青年干部,有的扮演青年学生,有的担当旁白解说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他们在剧中的呐喊,是时代的呐喊、英雄的呐喊,是保卫家乡、建设家乡、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呐喊,也是他们埋藏于心底的青春呐喊。革命自有后来人,虽然80年过去了,英雄永在,信念永在,精神永在。

演一次英雄,武装一世人生。邢台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2501A消防的张百策同学,演播剧中战场上的参谋长。参谋长这个角色,让他对“军人的智慧与担当”有了更具象的理解。从戏内到戏外,从走路到舞台,他有了军人的身姿和军人的作风。他说:“这将影响我一生。”

“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的我们,从未想过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如此的奢侈。参演这部剧作后,我们知道了如何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如何珍惜无数英烈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大好的学习机会。感恩革命前辈,我辈自当承其先志,发愤图强,矢志不渝,传承万代。”邢台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2301B班的司恒泰和汽车技术系汽车维修2501H班班长贾硕锴同学,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由衷感言。

本版图片由尼勃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