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亲子共耕“责任田” 汗水浇灌亲情花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09 邢台家庭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9月25日,襄都区晏家屯镇石相小学的校园里洋溢着欢声笑语,一场以“童享丰收乐 传承农耕情”为主题的首届校园丰收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与传统的校园活动不同,此次丰收节巧妙地将“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亲手触摸自然的馈赠,在协作中体会劳动的意义,更让亲情在共同流下的汗水中悄然升温。

记者 冯鑫 文/图

亲子协作的“劳动实践课堂”

“左手扶稳玉米棒,右手顺着纹路往下剥,这样玉米粒就很容易脱落了……”玉米脱粒大赛现场,家长正耐心地手把手教孩子操作。孩子们小手紧握玉米棒,拇指一使劲儿,金黄的玉米粒簌簌落下,不一会儿便在盆中堆起了一小堆。

不远处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更是热火朝天。这片由师生共同打理的“责任田”里,花生、芝麻、红薯长势喜人,成了亲子协作的“主战场”。家长和孩子一起蹲在地里拔花生,当沾满泥土的花生秧被连根拔起,露出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时,欢呼声不绝于耳。另一边,家长握着孩子的手调整镰刀角度,“割的时候要贴近根部,小心别伤到手”,俩人配合将割下的芝麻捆成小束,整齐摆放在一旁,阳光洒在他们沾满泥土的裤脚上,勾勒出温暖的剪影。

“冬瓜搬运工”赛道上,欢呼声此起彼伏。孩子和家长两人一组,用编织袋兜住冬瓜,默契配合,灵活绕过障碍桩。成为现场最动人的画面。谷物分离挑战区里,红豆、绿豆、黄豆混杂一起,孩子们在家长指导下,凭着颜色与颗粒大小仔细分拣。“妈妈,黄豆比绿豆大,这样分更快!”孩子在实践中发现诀窍,分拣效率大大提高,家长与孩子相视一笑,尽显默契。

劳动里的“家庭教育延伸课”

如果说农耕体验区是“体力劳动场”,那么创意手工区和美食工坊则是“劳动美育与生活技能的课堂”,也成为家庭教育的生动延伸。

走进创意手工区,五谷画展台前围满了亲子家庭。一年级学生杨依晨正专注地将红豆粘贴在画纸上,妈妈赵瑞在一旁轻声指导。草编区里,玉米皮变废为宝。几位擅长草编的家长化身“老师”,坐在小马扎上教孩子们编织。六年级的赵梓沫正和妈妈杨永叶一起制作玉米皮荷花,赵梓沫负责整理材料,杨永叶则负责编织打结,配合默契。

美食工坊里,豆香与红薯香交织弥漫。石磨旁,家长正手把手教孩子推磨磨豆浆。四年级的杨梓墨小心转动磨盘,妈妈李英在一旁提醒:“用力要均匀,豆浆才细腻。”烤炉前,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红薯被放进灶膛,不一会儿便香气四溢。烤熟后,孩子们没有先自己品尝,而是主动将热乎乎的红薯递给身边的家长。“这个给你,我烤得有点甜!”五年级杨墨情将红薯送到妈妈张肖手中,小小的举动中蕴含着劳动教会的美德——分享。

农具展示区,该校教师石孟伟手持老式犁具向孩子们讲解:“过去没有机器,农民就是用这个一犁一犁地翻土,非常辛苦。”孩子们轻抚斑驳的木柄与生锈的犁头,眼中充满好奇。“原来种地这么不容易,我们吃的粮食真是来之不易。”这一刻,“粒粒皆辛苦”不再是诗句,而是刻入心灵的感悟。

让孩子收获成长的“丰硕果实”

“每周的劳动课上,孩子们学习播种、浇水、施肥,逐渐掌握农耕技能;而今天的丰收节,让家长亲眼看到了孩子在劳动中的成长,他们学会了坚持,懂得了珍惜,也乐于分享。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难以直观感受到的。”该校校长关立霞望着操场上忙碌的身影,欣慰地说。她介绍,石相小学长期重视劳动教育,不仅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还将劳动课纳入日常教学。此次丰收节,正是为了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桥梁,让亲情在共同劳动中愈发深厚。

活动尾声,张肖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一起劳动。今天和孩子一起挖红薯,看着他认真的样子,还把烤红薯分给同学,才发现孩子真的长大了,更懂事了。”而杨墨情则拉着妈妈的手笑着说:“和妈妈一起劳动虽然累,但特别开心,这种快乐比烤红薯还甜!以后我还要和妈妈一起在‘责任田’里种庄稼。”

从“责任田”的日常管理到丰收节的亲子共育,石相小学用一场充满烟火气的活动,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也让家庭教育焕发新活力。

未来,该校将每年举办丰收节,围绕“节气农耕”“创意制作”“生活技能”等主题,持续深化劳动教育,进一步推动家校共育。“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会感恩,在亲情中学会协作,最终收获成长的‘丰硕果实’。”关立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