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张晓洋:身在津门心系邢襄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06 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晓洋,邢台广宗人,现定居天津。现任天津市河北邢台商会执行会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邢台市人社局就业服务站(天津站)站长、邢台驻津团工委宣传部部长、邢台市广宗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冠麒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台沐岳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 “我是邢台广宗的。”初见张晓洋,高挑的身姿、得体的装扮,言语间满是阳光热忱,未言身份先报籍贯,一口乡音藏不住对故土的眷恋。如今已在天津定居二十余载的她,身兼天津市河北邢台商会执行会长、天津冠麒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多重职务,从独自打拼的创业者到联结津邢的“桥梁”,她始终记得:“无论走多远,家乡都是自己的根。”

扫码收藏

记者 郭红玉

倔强女孩天津创业

2000年,张晓洋告别邢台广宗,去往天津开启大学生涯。毕业时,面对父母“回乡发展”的期盼,骨子里有股闯劲和韧劲的她,有着自己的想法:想在外边闯出一片天地,想做点事情。就这样,她毅然留在天津,怀揣创业初心,开办了一家主营包装产品与设备的小公司。

“那时候说是公司,其实当时就我一个人。”回忆创业初期,张晓洋满怀感慨。25公斤一包的货自己扛着装车,经常一装就是五六吨,身体也因那时候的“不惜力气”留下了一些老毛病。

但每每打电话跟父母说起在外的日子,她总把心酸埋在心底,只捡着“今天见了什么人”“又谈成了几笔订单”这样的喜讯分享给家人。

“当时确实辛苦,但也真正锻炼了自己,从未想过要放弃。”张晓洋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坎坷,都要接受磨砺,但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和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去做便一定能做好。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张晓洋在天津一步步站稳了脚跟,事业也慢慢从“单打独斗”走向了“稳步壮大”。

携手家乡拓展事业

2008年后,张晓洋的业务逐渐从包装产品扩展到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零部件车筐、链罩、注塑件产品的生产。2009年,又增加了手工编织产品及工艺。当发现编织产品和家乡广宗的柳编技艺高度契合,张晓洋决定将自己的生产基地设在家乡广宗县,邢台冠麒塑胶有限公司就此落地。

紧接着,天津冠麒塑胶有限公司成立。自此,家乡生产的产品通过天津的公司销往五湖四海。逐渐的,她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大。她的车筐年产量从几万个增到百万个,其中85%产品走向海外,同时,她的公司还先后斩获多项产品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拿下中国北方国际锂电车及配套展示洽谈会创新展区“创新推荐品牌”等荣誉。

“虽然创业起步于天津,但我的每一步发展都和家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晓洋说,从小接触的柳编技艺是编织产品的基础,家乡的乡亲更是她生产的主力军。

羽翼渐丰回馈邢襄

“事业做得越大,责任越重。”这是张晓洋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从公司成立之初,看到残疾人可以在此实现就业,张晓洋就想着把助残扶贫做下去。邢台冠麒塑胶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广宗县残疾人扶贫基地、河北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天津的公司也沿袭这一传统,期待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良性循环,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

2021年,天津市河北邢台商会成立的时候,张晓洋毅然加入,开始为在天津的邢台人以及家乡的发展牵线搭桥。2022年,得知团市委邢台希望工程办向商会推送了困境学生名额,她第一时间参与结对帮扶。当家乡呼吁“邢商回归”,她作为商会执行会长立即行动,积极联络河北省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天津市南开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及天津市多家商协会,赴邢台考察交流,并结合家乡各县(区)特色精准对接,为家乡发展注入新动能。2025年1月份,她代表商会列席邢台市两会,被邢台市工商联授予“2024年度服务招商引资促进交流合作突出贡献奖”。同年2月份,她作为推介官,向8省12家地市级商会生动讲述邢台故事,为家乡“引客引流”。

另外,2025年,针对前往天津上学的邢台学子,她和商会的会员们一起,开始了“津门邢襄情护航学子梦”行动,为赴津邢台学子提供入学接送、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让在天津求学的学子们“入学有引导、生活有关怀、成长有支持”。

“家乡承载着童年,更是一生的牵绊。”张晓洋说,看着家乡自行车产业提档升级、城市风貌日新月异、国家级赛事接连落地,她满心自豪。她表示,未来会继续做好家乡的推介官,依托商会和企业的资源,积极为家乡引荐更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助力家乡优化产业链,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