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芹
内丘是一座深植于华夏文明脉络中的小城,素有“扁鹊故里,大唐瓷都”之美誉。所谓“大唐瓷都”,正是指唐代时内丘作为邢窑的主要产地,成为中国北方制瓷业的中心。其瓷器不仅畅销大江南北,更远渡重洋,声名显赫于海外。千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当现代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驻足回望:邢窑究竟在何处?昔日的辉煌,又该如何寻觅?
如今,答案已然揭晓。在内丘县城北,一座造型典雅、气质独特的大型建筑拔地而起。远远望去,宛若清澈水波托起三只素净无瑕的白瓷碗,既具现代建筑的简洁大气,又融传统瓷艺的典雅之美——这正是邢窑博物馆,一个承载历史、对话未来的文化新地标。
沿阶梯缓步而下,进入负一层的展览空间,迎面而来的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复原的大唐窑场实景。光影交错间,仿佛穿梭千年,目睹邢窑工匠拉坯成形、施釉入窑、守火控温的辛勤劳动场面。螺旋式的参观流线,将观众自然引入一层层展区,每一件静静陈列的器物,都在无声地述说内丘与邢窑深厚的历史渊源。
馆中所藏,既有胎质细腻、釉色莹润的细白瓷,亦有薄如蛋壳、光照见影的透影瓷,还有色彩斑斓、造型生动的唐三彩。它们在简洁素雅中透出高贵与雍容,映射出大唐盛世的审美气象。我在一件三彩陶罐前驻足——它让我想起小时候家中那个被称为“蛤蟆罐”的器物,一时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童年时的内丘乡下,天地广阔,万物新鲜。我和伙伴们常穿梭于村头田埂、果园废墟,寻找属于孩子的“宝藏”。村东头曾有一片荒芜之地,杂草丛生,碎瓦遍地,还矗立着几座残破的窑囱。它们高大却沉默,如被遗忘的巨人,在风里站立了一年又一年。我们常在瓦砾堆中翻找可食的茅草芽,一边咀嚼清甜,一边猜测这片废墟的来历。
后来父亲告诉我,那里曾是烧造瓷器的老窑场。“就像我们用的碗,”他边说边用指甲轻弹碗沿,发出泠泠清响,“这就是瓷器。”那声音清脆、明亮,像一缕穿越时间的光,照进我年幼的想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分到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我家分到的一块自留地,地势高低不平,于是全家动员,开始“平整土地”。就在那次劳动中,父亲一锹翻出一个完整的三彩罐子——它腹部圆扁,口沿微收,底下三只小足宛如蛤蟆蹲伏,我们于是叫它“蛤蟆罐”。
拭去泥土,罐身露出黄、绿、褐三色釉彩,明艳润泽,仿佛还带着窑火初熄的温热。它既陌生又神秘,后来被放在院中石桌上,成了敬天祭祖的香炉。无事时我常悄悄抚摸它冰凉的釉面,想象它曾经的主人、它所见证的岁月。可惜有一天,一位外地来的文物贩子软磨硬泡,最终以五元钱,从年迈的爷爷手中换走了它。等父母归来,早已人去物空,成为全家一桩长久憾事。
随着年岁增长,书本和课堂为我解开了许多童年谜团。那片废墟,正是邢窑遗址的一部分;而那件“蛤蟆罐”,应属唐代邢窑所产的三彩器。原来我的家乡内丘,在唐朝时竟是北方白瓷的烧造中心。历史上素有“南青北白”之说,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则以邢窑白瓷为尊。
据考证,邢窑遗址主要分布于内丘老城周边,西起西丘,东至白家庄,北达瓷窑沟,南抵冯唐——我出生的村庄,正位于这片区域之中。一切都连起来了:那些废弃的窑址、那个意外出土的陶罐,不再只是童年残片,而是一段宏大历史的微小回响。
邢窑创烧于北朝,发展于隋代,至唐中期达至鼎盛。其产品虽以白瓷为主,但也兼烧青瓷、黑瓷、黄釉瓷及唐三彩。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被誉为“邢窑三大绝技”的透影白瓷、“盈”字款或“官”字款细白瓷,以及色彩绚丽的三彩陶器。家中所出的那件“蛤蟆罐”,正是邢窑三彩的代表之作。
在中国陶瓷史上,邢瓷与越瓷如双峰并峙、两曜同辉。但从工艺演进角度看,白瓷实为青瓷的进阶。早期瓷器皆属青瓷系列,因胎釉中含铁元素呈青色。含铁量越高,颜色越深;反之,则越浅淡白净。白瓷的诞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要有效降低原料中的铁含量,更需掌握更高的窑温控制技术。
白瓷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自商周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世彩绘瓷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没有白瓷,便不会有青花、五彩、粉彩等绚丽瓷世界的诞生。可以说,邢窑正是中国瓷艺由单色走向多彩、由实用迈向艺术的关键推动者。
邢窑不仅工艺领先,产量亦极为庞大。《国史补》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在唐代,邢窑白瓷已成为通行全国的日用珍品。不仅如此,依托大唐强盛的国力和发达的对外贸易,邢瓷还沿丝绸之路远销中亚、西亚乃至北非,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英文中以“China”称中国,亦指瓷器,足见陶瓷是中国与世界深刻联结的文化符号。
站在今日的邢窑博物馆中,我们不仅是在观看一场关于古代窑火的展览,更是在聆听一段文明演进的宏大叙事。一件件瓷器中,藏着千万无名匠人的智慧与坚守;一层层釉彩间,映照出一个朝代的气度与辉煌。它们从泥土中蜕变,在火焰中永生,最终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信使。
而对于和我一样的内丘人来说,邢窑更是一份血脉深处的乡愁。它不仅是历史书上的名词,更是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是家族往事中略带遗憾的段落,也是今天值得骄傲的文化根源。邢窑博物馆,正是这一切的保存者、讲述者与传承者。它记录着内丘曾经辉煌的陶瓷史诗,也必将启迪这片土地走向新的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