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肖杰通讯员 孙彦 文/图
“以前想学个书法得坐半小时公交去市老年大学主校区,现在社区教学点步行5分钟就到,还能跟着老师去清风楼跳舞,这老年大学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了!”近日,在襄都区清风楼社区教学点,刚上完舞蹈课的张阿姨笑着说。
近年来,邢台市聚焦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扩覆盖、提质量、强服务”为核心,通过织密办学网络、丰富课程供给、健全保障机制,推动老年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让银龄群体在“家门口”就能乐享优质教育资源。
织密三级办学网,教育资源“沉”到家门口
市老年大学创新构建“主校+分校+社区教学点”三级办学体系,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共建、区域协同等模式,推动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
在高校合作方面,市老年大学联合邢台学院、河北科工大等4所高校共建分校,依托高校师资优势开设养生保健、文化艺术等特色课程,吸纳周边老年人就近入学;在企业联动上,打造全市首家企业分校——家乐园分校,针对企业职工家属及周边社区老人开设6门基础课程,实现“企业资源+老年教育”双向赋能;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军休所分校,聚焦军休干部需求,探索打造特色“军休模式”,满足军队离退休干部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在区域覆盖上,推动信都区、襄都区、任泽区、南和区、高新区、经开区6个区设立分校。
目前已完成首批社区教学点的课程安排、招生等基础工作,全市12个分校,35个社区教学点已全面开学,形成“主校辐射、分校支撑、社区兜底”的办学格局,惠及老年人近1万人次。
创新课程供给,银龄学习“活”出新风尚
“不仅能学传统的书法绘画,还能玩无人机、吹满口埙,甚至能学怎么拍短视频,课程真丰富!”提及市老年大学的课程,老学员们打开了话匣子。市老年大学在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的同时,注重课程质量提升,构建“传统+新潮+特色”的多元化课程体系,让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找到“心头好”。
主校区新增无人机操作、满口埙演奏、钢笔画创作等新兴课程,同步增开手机短视频制作等实用班级,手把手教老年人记录生活,分享学习成果;热门班级如中医按摩、摄影等则扩大班容量,切实满足老年人“赶潮流、学实用”的需求;襄都区教学点以秧歌舞为切入点,把地方民俗活力注入学习生活,让老年教育既接地气又有文化味。
在宣传推广上,市老年大学搭建“线上+线下”的传播方式,通过多渠道发布招生信息,举办“银耀泉城·桑榆向党”展演、“泉韵银龄·艺绽太行”文化展、音乐思政课等活动50余场,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9万人次,扩大了老年教育影响力,让更多老年人主动走进“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市老年大学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老年教育扩面提质走深走实,让更多银龄群体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实现价值,为“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建设注入银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