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塞艾斯(河北)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在阳光下泛起金属光泽。走进车间,“智造”图景映入眼帘:机械臂精准抓取轴承零件,智能检测设备实时呈现数据,工人在操作台专注监控生产流程。
塞艾斯是临西县重点引入的跨国合作项目,以精密模块轴承制造为核心,引进欧洲轴承制造的尖端技术与高端装备,依托临西高标准厂房,打造涵盖车、热、磨、超、装全产业链的精密轴承制造项目。同时,还在塞尔维亚设立大型海外仓储,逐步开展多领域互利合作。据悉,该项目突破了当地轴承产业的技术瓶颈,重构产业生态,成为撬动临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技术破壁
跨国合作赋能“临西智造”
9月11日,塞艾斯(河北)工业发展有限公司A2车间内,塞尔维亚Z&S轴承公司专家团队设计定制的多工位复合加工生产线高速运转,正在赶制一笔1.2亿元的精密模块轴承出口订单。据悉,一套生产线一个班(8小时)能生产800多个轴承座,精密度和生产效率是普通自动化车床的2倍和4倍。
技术破壁的背后源于一次“跨国牵手”。临西县是传统轴承产业基地,有3000余家相关企业,9.3万从业人员,全国每10个轴承就有1个产自临西。但产业也面临规模大却高端化、智能化不足问题,急需先进企业引领升级。
为破解难题,2024年4月,临西县委、县政府积极对接国际优质资源,与塞尔维亚Z&S轴承公司就精密模块轴承智能制造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引入其独资公司塞艾斯。该公司通过引进先进设备,邀请德国专家定期指导,还选派骨干赴德培训,来掌握精密轴承核心技术。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7.8亿元,建成全产业链生产线,年产精密轴承2000万套,广泛应用于汽车、风电等领域。在项目带动下,“临西智造”知名度提升,3家上下游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当地产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生态重构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共同体”
“过去,我们总自认为产品品质过硬,可与顶尖企业塞艾斯携手后,才惊觉轴承保持架质量还有极大提升空间。如今,产品质量上去了,合作客户也纷至沓来,真是收获满满!”冀之星总经理谢功林感慨道。冀之星在保持架加工领域已深耕30余年,得知塞艾斯有配套需求,便主动登门寻求合作。
谢功林坦言:“我们的保持架在国内算中高端产品,起初觉得达标不成问题,没想到被刷下来了。”随后,他积极与塞艾斯技术专家交流,改进自身产品。生产高标准保持架,模具是关键。为弥补短板,冀之星联合专业模具企业,历经多次研发、调试与优化,最终定制出6套成本高出10倍的全合金模具,使保持架的精度和稳定性显著提高。凭借升级后的产品,冀之星成功成为塞艾斯的配套供应商。
冀之星是塞艾斯带动当地企业发展的个例,其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和研发制造能力,也激励着不少当地轴承企业。如今,部分企业已开始进行设备更新和单机联网改造,提升生产效率。
双向奔赴
营商环境激活跨国投资新动能
“当初我们选择在临西投资,除了看中这里的轴承产业基础,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营商环境。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再到投产运营,临西县委、县政府给予我们全方位的支持。”塞艾斯总经理索恩康感慨地说。
为吸引塞艾斯项目落地,临西县委、县政府成立项目服务专班,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审批环节,专班全程帮办代办各项手续,将3个月的审批时间压缩至1个月;建设阶段,专班及时协调解决土地、水电、交通等难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此外,该县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引进的跨国合作项目给予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人才奖励等支持。同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良好的营商环境赢得企业信任与回报。塞艾斯公司计划在未来3年内追加投资2亿元,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我们将继续在临西投资,这里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定能做得更大更强。”Z&S轴承公司首席执行官杜罗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