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天下为公:帝尧政治理念的邢台雏形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08 典故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释义】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典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政治理想,其最早的实践地就在邢台。上古帝尧在邢台地区建都立业,开创禅让制度,将“天下为公”从理念转化为现实,为中华文明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天下为公”这一政治理念与邢台地区、帝尧时代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深入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天下为公”的深刻内涵与历史出处

“天下为公”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核心要义是: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不为一家一姓所私有;天子之位应当传于贤能之人,而不能私相授受;治国理政要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根本出发点。

这一理念最早描述的正是帝尧统治的时代。孔子赞叹:“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而这个被称为“大同”的时代,其政治实践的中心就在邢台地区。

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表明,邢台地区是帝尧时代重要的政治中心。《史记》《汉书》等史籍明确记载:“尧都襄阳,后迁邢台”“邢国,故邢侯国也,尧尝都此”。

在邢台隆尧县的尧山地区,帝尧建立了他的统治中心。这里不仅是帝尧的始封之地(唐侯之地),也是他长期执政的核心区域。帝尧在此推行了一系列体现“天下为公”理念的治国方略:设立“诽谤木”鼓励百姓进言,制定历法发展农耕,观测天象服务民生。这些措施都体现了权力公开、政治透明的“公天下”思想。

帝尧在邢台践行“天下为公”的具体体现

帝尧在邢台地区对“天下为公”理念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

政治制度的开创:帝尧在邢台柏人城建立都城,创立了中国最早的纳谏制度,设立“诽谤木”听取民意。他还建立官职体系,任命鲧治水、皋陶司法,体现了“选贤与能”的治国理念。

权力交接的创新:帝尧在宁晋尧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禅让——不传位于子丹朱,而是经过长期考察,将帝位禅让给贤能的舜。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完美诠释了“天下为公”的精髓: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

民生为本的执政:帝尧在邢台地区命令制定历法,指导农耕;治理水患,保障民生;观测天象,服务生产。所有这些举措都体现了他以天下苍生福祉为依归的执政理念。

邢台地区的历史遗迹与文化传承

邢台地区保存了大量与帝尧时代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成为“天下为公”理念的实物见证:

隆尧县尧山遗址是帝尧始封地和长期执政中心,历代建有尧帝庙,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举行盛大庙会;宁晋县尧台遗址是帝尧禅位于舜的发生地,现存元代《尧山赋》残碑记载了“筑台观星,夜授河图”的传说;隆尧县柏人城遗址是帝尧晚年都城,见证了早期国家治理制度的创立。

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以隆尧尧山为中心形成的“尧山文化”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三月初三的“祭尧大典”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使“天下为公”的理念在民间得以活态传承。

“天下为公”理念的当代价值

帝尧在邢台地区实践的“天下为公”理念,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这一理念强调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治国理政要以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权力运行要公开透明,选人用人要德才兼备。

这些思想与当代“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高度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贯通。深入挖掘和传承帝尧在邢台地区实践的“天下为公”理念,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邢台是帝尧实践“天下为公”理念的起源地,这一历史定位既有大量文献记载支持,也有丰富的考古证据和文化遗产佐证。帝尧在邢台地区开创的禅让制度、纳谏制度和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为“天下为公”这一中华民族的理想政治理念提供了最早的成功实践。

(记者 张军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