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从“问题家庭”到“合格家长”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09 邢台家庭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教育矫治工作愈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干预体系,成为亟待破解的民生课题。在此背景下,在市检察院、教育局领导下,内丘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团委、妇联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创新打造“向未来”数智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通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壁垒,构建起全新育人机制。

记者 冯鑫通讯员 郝英杰文/图

平台创建>>>分级干预全覆盖,精准帮扶暖人心

“向未来”数智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对罪错未成年人实现分级干预和全流程管理。平台会根据未成年人的行为性质、风险等级等具体情况,精准开展帮扶介入,确保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未成年人都能及时获得“量身定制”的专业支持。

“通过科学分级与流程化管控,我们真正构建起‘全流程、无死角’的罪错未成年人干预矫治体系,不仅响应速度更快,处理实效也显著提升。”内丘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张二辰介绍,平台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让干预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内丘县教育局则在平台框架下,创新推出“2+1”帮扶模式,为每名未成年人配备2+1名专业帮扶人员——1名家庭教育指导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公安干警或学校负责人跟进,形成多方联动网络,让责任更清晰、帮扶更聚焦。

“以前不知道怎么管孩子,全家都跟着焦虑。现在帮扶团队既专业又贴心,不仅帮孩子走回了正途,更教会了我们怎么当合格家长。”一位受益家长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

机制运行>>>智慧赋能强管理,团队协作见实效

依托大数据支持,“向未来”平台实现了帮扶任务的智能化分配——根据被帮扶对象的实时风险系数,定期生成并推送个性化任务,确保帮扶工作“不脱节、不盲目”。“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平台推送的任务,通过线上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动态,有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分享道,智能化管理让帮扶效率大幅提升。

为保障帮扶质量,内丘县教育局专门安排专人每周汇总帮扶反馈,动态更新台账,确保信息准确、帮扶不断档。同时,平台还通过模块化设计,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督促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公安干警等按责履职,实现类型化干预和系统化治理。

帮扶团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协作,定期进行实地走访、心理疏导、政策宣讲与生活救助等多元化帮扶。每组需全部完成帮扶任务后方可提交结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我们‘青苗团队’每周五都会见面交流,总结本周进展,计划下周内容。”大孟村镇中心小学心理咨询师冯爽分享道,“这种协作机制不仅提高了帮扶效率,也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反思性。”

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139个帮扶小组,吸纳家庭教育指导师63名、心理咨询师52名、公安干警20人及学校责任人20人,累计帮扶139名未成年人。针对不同行为程度的未成年人,平台还组织开展专门课堂,如法制教育、德育辅导、行为矫治等,实现“因人施策、因案施教”。

一位中学生家长激动地表示:“孩子以前厌学、易怒,甚至有暴力倾向。在平台老师线上线下多次帮助下,他现在作息规律、情绪稳定,我们全家都看到了希望。”

成效显著>>>违法率大幅下降,协同模式获认可

自“向未来”数智平台运行以来,内丘县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教育矫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平台帮扶的139名未成年人中,无再违法犯罪率达98%。2025年以来,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71%,家校矛盾纠纷减少56%,“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成效得到充分印证。

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2+1”帮扶模式的精准落地——通过心理疏导化解孩子的情绪问题,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改善家庭育人环境,通过法治宣传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多管齐下不仅改变了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更重塑了家庭的教育氛围,让“问题家庭”逐步向“合格家庭”转变。

内丘县检察院检察长尚丽娟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平台覆盖范围,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加入,不断丰富“2+1”育人机制,深化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铺就一条平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