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勇 陈雷 田晓丽文/图
8月23日是农历节气“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个时节,秋高气爽,盛夏的燥热逐渐褪去,正是开展户外运动、赏景的好时候。
当日,我市徒步运动协会和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徒步钢厂度处暑”活动,组织市民和德龙职工来到德龙钢铁文化园,在参观“花园式”厂区的同时,完成全程约7公里的徒步,让大家在运动中体验传统节气。
秋高气爽 徒步赏景
气温舒爽,阳光褪去炽烈,徒步德龙钢铁文化园,前来参加活动的人们感到非常舒适。在“钢铁侠客岛”,工作人员刚刚平整完草坪,浓浓的青草香气四溢,300多个大小不一的钢铁机器人分布其间。
邢台德龙钢铁文化园位于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园区设置钢铁历史博物馆、钢铁千乐园、钢铁侠客岛等,是集清洁生产、科普教育、文化体验、趣味游览为一体的4A级景区。
“没想到废旧钢材能变成这么精致的艺术品。早就听说过这里的钢铁机器人,趁着天气凉爽,今天特意到现场来看看。”市民王晓明说。海绵宝宝、金刚、人脸房子……一个个机器人吸引着市民们的目光。
顺着蜿蜒的道路徒步,不少市民走走停停,拿着手机不断拍摄,捕捉阳光穿过钢铁雕塑的光影。处暑时节的柔和光线,让“钢铁侠”们多了几分温暖的质感。
走出“钢铁侠客岛”,就到了绿树成荫的工业劳模园。小路两侧展列着信都区33位劳模和能工巧匠的事迹,展板的支架是用废弃钢铁零部件搭建的,充满工业特色。大家边走边看,劳模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故事让人忍不住驻足认真阅读。“这些劳模都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来自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的刘立伟动情地说。
钢铁馆里 回忆往昔
行至钢铁历史博物馆,这场徒步活动便从“赏景”转向了“探史”。这座露天博物馆以时间为轴,将中国钢铁工艺的千年发展史徐徐展开。在“矿石陈列区”,大家围着矿山造型的陈列墙,认真阅读解说牌上的文字,了解赤铁矿、磁铁矿的特点。“以前只知道钢铁是工业的基石,今天才明白这些矿石就是钢铁的‘源头活水’。”市民张雪感慨道。
沿着光影斑驳的通道,就看到“古代炼铁工艺陈列区”。从公元前6世纪的块炼法,到西汉的百炼钢、炒钢,再到北齐綦毋怀文发明的灌钢法,四大炼铁工艺通过生动的雕塑一一呈现。走到“百炼钢”雕塑前,大家伸手触摸雕塑上的纹路,感受古代工匠的匠心。“‘百炼成钢’这个成语原来真的有历史依据!”一位市民说。
在“古代青铜器陈列区”和“古代铁器陈列区”,后母戊鼎、曾侯乙编钟的模型让大家惊叹于古代冶炼技术的高超。以战国名将李牧为原型的兵器、士兵雕塑,则让市民们感受到了“金戈铁马”的历史豪情。
处暑徒步 不虚此行
钢铁印象大道两侧种植着茁壮的法桐,钢铁工人、智能生产、绿水青山等题材的剪影点缀其间。道路上方,悬挂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事业向善惟有奋斗”等标语。漫步在树荫下,清风徐来,惬意自在。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杨胜敏说,今年,德龙钢铁投资6500余万元的230㎡烧结循环硫化床脱硫改造项目顺利建成,有效降低了一氧化碳排放量。近年来,德龙钢铁累计环保投资38.33亿元,从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三方面着手,全力推进“双碳战略”。公司先后被评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钢铁+旅游”的模式,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的标杆性企业。
“没想到,钢铁厂竟然成了大花园。”“这次徒步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学到了很多钢铁知识。”“处暑时节来德龙,既能感受秋凉,又能了解工业知识,不虚此行!”“天气凉快了,以后可以多到户外走走。”活动渐入尾声,市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徒步感受。这次融合了运动、文化与节气的徒步之旅,不仅让大家亲近工业文明,感受传统节气魅力,更让团队的凝聚力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