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肖杰 张敏 杜艺文
实习生 胡丁心文/图
8月7日上午,邢台新闻传媒中心小记者来到邢台地学科普中心,一场充满惊喜与探索的地学科普之旅拉开帷幕。此次探秘活动旨在向小记者普及地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为小记者们打开一扇通往地质世界的大门。
生命进化:远古生命的时空印记
活动伊始,小记者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步入生命进化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远古时代。讲解员指着展柜中的三叶虫化石说,“这是生活在5亿年前海洋里的生物,它的背甲像盔甲一样保护着自己。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和三叶虫的外形相似吗?”“西瓜虫”“皮皮虾”小记者向讲解员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继续前行,小记者们被眼前的恐龙蛋化石吸引了,讲解员:“恐龙是在第几次生物大灭绝中消失的呢?”大家看着图解异口同声道“第五次”。讲解员介绍了五次生物大灭绝中生物的进化,又指向一旁的恐龙蛋化石,“这些化石能让我们知道,恐龙和鸡一样都是卵生动物。”
通过化石标本的讲解,小记者们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有了直观认识,深刻感受到生命在地球上的漫长演变与顽强不息。
地球演化:探索星球奥秘
在地球演化区,一个巨大的磁悬浮地球模型吸引了众人目光。它悬浮在空中,缓缓转动,仿佛一颗璀璨的蓝色宝石。讲解员指着磁悬浮地球模型介绍:“这个地球模型能悬在空中,是利用了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围绕着这颗“地球”,她向小记者们介绍了地球71%的海洋覆盖、自转规律、节气变化以及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让小记者们对地球有了宏观的认知。在它的旁边是地球圈层模型,“地球外部三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三圈是地壳、地幔、地核,而我们就生活在最外层的地壳表面。目前能挖掘到的大概是地壳的三分之一。”讲解员介绍道。小记者们凑近模型,议论起来,原来看起来很厚的土壤比起整个地球这么薄啊!地球里面肯定还有好多秘密等着被发现。
小记者们站在实物元素周期表前,被里面各种元素的标本、生活中的常见实物所吸引,硫和硫磺皂,氟和含氟牙膏,碘和碘伏消毒液,抽象的化学元素对应着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化学瞬间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在大陆板块漂移模型前,讲解员讲述了大陆漂移设想,小记者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模型,想象着远古时期大陆是如何分裂、漂移,逐渐形成如今的七大洲。
此外,讲解员还深入讲解地震与岩浆的形成原理、火山的类型、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等资源,以及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还有褶皱、断层、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小记者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地貌地质:家乡的地质宝藏
在邢台地貌地质展区,小记者们领略着家乡独特的地质魅力。展柜里,菱镁矿、蓝晶石、石膏、铜矿等矿石各具风采;模型区则生动展现着邢台的地貌奇观。
太行大峡谷模型再现了陡峭峡谷与赤红岩石的雄伟。百泉模型勾勒出“环邢皆泉”的盛景。临城溶洞模型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形态各异,皆是地下水千万年溶蚀的杰作。讲解员介绍,达活泉早在公元330年就有记载,百泉历史可追溯至唐宋,古代便有引泉灌溉的传统,明代更建了40余处水利设施。小记者们对家乡地质之美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在矿物晶体厅,小记者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宝藏世界。白色方解石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紫色光,如梦如幻;雄黄和雌黄,作为砷的氧化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古代雌黄还可当涂改材料,“信口雌黄”这个成语便来源于此。金矿石闪耀着金色光芒,紫水晶神秘而美丽,青金石曾被用于敦煌莫高窟的蓝色颜料,萤石在夜晚能发出微弱光芒,如同夜明珠。小记者们听得如痴如醉,徜徉在“宝藏”的海洋里,学习着从未接触过的地学知识。
VR演示厅:沉浸体验科技魅力
接着,小记者们来到VR演示厅,坐在座位舱里,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于火箭发射现场。随着倒计时的开始,座椅剧烈晃动,耳边传来喷气声,眼前是火箭缓缓升空、穿越云层,最终进入浩瀚宇宙的震撼画面。这不仅让小记者们感受到了科技的无限魅力,也为此次地学科普之旅画上了一个精彩的句号。
该中心工作人员杜登峰说:“通过开展参观体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地学和大自然有更多的探索热情,让大家感受到地学的无限魅力和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