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国家一级文物。
它是新中国开国大印,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到新的历史纪元。它传承中国印信文化的章法之美,是人民政权的历史见证,是熠熠生辉的共和国符号。
鲜为人知的是,这方现展陈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开国之印,镌刻者张樾丞正是咱们邢台人。
记者曾电话联系到张樾丞的孙子,现供职于北京文物局的张国维先生,听他讲述了共和国开国大印的设计、镌刻过程,以及北平赫赫有名的同古堂堂主、一代治印大师张樾丞的佳话、逸事。
14岁的张樾丞离开家乡新河县小寨村,步行八百里去北平琉璃厂刻字店当学徒
张樾丞,1883年生于新河县小寨村一户贫寒的农家。小时候在村中私塾读过几年书,14岁离开家乡,步行八百里去北平琉璃厂益元斋刻字店当学徒,开始独立谋生。除了在店里干杂活,空余时间,张樾丞全部用来钻研印艺和勤奋读书,面对前人的印谱,朝夕揣摩,大有所得。
1901年,18岁的张樾丞学成出师,便自立门户,销售图章、墨盒等用品,并悬润治印,后因得一汉代铜鼓,视为镇店之宝,取其谐音设铺号为“同古堂”。张樾丞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虚心好学,每天手不释《六书通》等印典,日日研习。加上他为人诚笃,记忆力特别好,一面之缘,再见就能叫上名字,稍熟一些的,多年不见还能记得年龄、籍贯,因此同古堂的客厅里经常是高朋满座。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张樾丞在京城篆刻界声名鹊起。一次,隔壁店家接到为梁启超治一枚闲章的活,梁启超是大家,隔壁店家不敢懈怠,转请张樾丞来治这方印。张樾丞信手拈来,转瞬即刻出了一方“龙飞虎卧”的印章。梁启超收到印章,拍案激赏,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常用印章。孙殿起在《琉璃厂小志》中赞叹:“真银钩铁画也。”张樾丞的同古堂也开始声名远扬。
当时,众多名流政要都以拥有张樾丞所治之印为荣,求之者趋之若鹜。但张樾丞从不求快应付,他每天只刻三、五方,实在活多件急,宁可加班“打夜作”,也不敷衍潦草。由此大获褒誉,连鲁迅先生这样心秀眼“刁”、执着认真的方家,也在日记中饱予称赞。据《鲁迅日记》载,鲁迅自1917年3月至翌年10月间,先后三次到同古堂刻印,工木印5枚,石印3方。1917年3月29日的《鲁迅日记》载:“托师曾从同古堂刻木印三枚,颇佳。”现搜集到的有仿汉砖楷体的“会稽周氏藏本”和鲁迅堂号“俟堂石墨”。另据《鲁迅日记》,鲁迅还曾为三弟周建人到同古堂买墨盒、铜镇纸等。鲁迅二弟周作人也深爱张樾丞印作,其“周作人印”“山上水手”“启明读书”“越周作人”皆出自张樾丞之手。溥心畬常用的“旧王孙”“溥儒之印”,以及张大千、姚华等著名画家均喜用张樾丞的印作,不胜枚举。
张樾丞在1935年出版过一部《士一居印存》,几乎涵盖了从清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很多重要人物的印拓,常常有人说一部《士一居印存》就是半部民国名人录。
张樾丞能够在京城治印界独领风骚,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要归功于他的另一绝技——刻铜,尤其是张樾丞镌刻的墨盒,很多画稿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直到今天仍有好者追捧。《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曾报道过一方铜墨盒,即为陈师曾与姚华合作墨盒画稿,张樾丞镌刻。它在同古堂放了20多年后,1947年冬由成圣昌购买,送给当时著名诗人易大德,1948年易大德将其带回家乡宜春市袁州区遶市乡,直到20世纪80年代被乡人作废铜卖给废品收购站,收购站两工人将盒盖、盒底分开各得其一,历经10余年后,始得破璧重圆,如今它已成铜墨盒中难得的珍品。
1956年,张樾丞创建的同古堂停业,张樾丞以年迈高龄参与教学课徒工作。雷梦水在《书林琐记》中记录了晚年的张樾丞:“时已七十以外,目力虽差,步履仍健,茶余饭后,恒访旧以谴暇日。偶为友治印,仍检钟鼎汉印诸书,以求结体之精湛,醉心艺术,老而无倦焉。”
张樾丞始终保持劳动者的本色不改,情系乡梓
在不断扩大同古堂规模的同时,张樾丞却始终保持劳动者的本色不改。
同古堂内老板伙计都在一个桌上吃饭,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吃的也完全一样。他生活俭朴,把钱积攒起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每到冬天,有些人家日子难过之时,张樾丞就去粮店交上一笔款,换回许多“五斤棒子面”一张的粮条,到和平门桥头、城墙根、护城河一带去发放,周济乡邻。张樾丞还出资筹划,和一些店铺堂主在琉璃厂办起了“孤儿院”,供穷苦的孩子们读书。
在张樾丞的故乡新河县小寨村,上了年纪的老人谈起张樾丞,都不约而同地对他竖起大拇指。早年间,为解决村里群众吃水难题,张樾丞出资为村里打了一眼吃水井。村民们说:“长久以来村里没有水吃,家家户户都到村中央的大坑里,把积攒下来的雨水洗衣做饭,在当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这就是乡亲们的救命井呀!”
乡亲们说“张樾丞虽然少小离家,在北京名气很大,但他对家乡感情非常深厚,心里总是挂念着乡亲们。”
1961年1月15日,一代治印大师张樾丞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子孙们遵照先生遗愿,把他的灵柩护送回家乡。叶落归根,张樾丞长眠在他魂牵梦绕的故土。2011年,新河县人民政府再植墓碑,修墓志铭,而在北京,张樾丞故居2022年12月被北京市文物局评定为第二批革命文物。
(本版图片提供苏有郎杨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