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邓寒寒
邢台市平安小学教师,任教语文学科15年,曾获“邢台市襄都区优秀教师”称号,优质课多次在区、市获奖。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韩肖杰
实习生 郑冰芮文/图
案例1:
刚开学几天,一年级的明明就因为上课时影响课堂纪律被老师批评了。他的妈妈很困惑,孩子平时挺乖的,坐在屋里一待就是半天,怎么上课就成了“调皮鬼”?大家都知道认真听课很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但怎样才能让孩子认真听课呢?
案例2:
进入一年级下学期,玥玥越来越感到学习吃力,课堂上她努力让自己认真听讲,但听着听着,她就有点犯困,脑子也跟着不动了。她很好奇,为什么别的同学都可以听一整节课,而且状态良好,十分活跃,怎么她总是会犯困呢?
以上两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总是一遍遍强调让孩子好好听课,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千叮万嘱,回家后也总是耳提面命,但为什么孩子还是学不会、记不牢呢?本期,我们邀请到邢台市平安小学一(7)班班主任邓寒寒,和学生、家长一起交流,如何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让孩子学得轻松,学有所获。
“高效课堂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备课,还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行动,这不仅考验学生的听力,更是需要他们的执行力、配合度。在学校,老师尽量把要求说明白,把内容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学校听得懂。回到家,家里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轻松的家庭氛围,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效率也会大大提升。”邓寒寒说。
指令明确 严控细节
“左半圆,一竖弯,张大嘴巴aaa……”一(7)班课堂上,邓寒寒带领着学生一笔一画地练习写“a”,她一边张大嘴巴,做出夸张的表情,向学生讲解“a”的笔画,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缓慢地写出这个字母,向每位学生展示正确写法。
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她备课前精心准备的,她说:“课堂时间有限,要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课堂上,尤其是新内容,我会在课前准备很多资料,认真准备第二天的上课内容,确保每一句话都是孩子听得懂、学得会的。”
邓寒寒坦言自己非常“较真”,具体到课堂上的一句话,体现在教育孩子时的一言一行,课堂上,她会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坐姿端正的具体表现形式。“头摆正,双肩平,胸挺起,小臂平放桌面,右臂在上,双脚放平……”课堂上,她要求每位学生按照正确坐姿听课,眼睛紧紧跟着老师的动作,按照老师发出的指令行动。
邓寒寒说:“听课,不仅仅是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边听边看,边思考,边行动,这才是有效的课堂时间。如果不能做到边听边动,边学边会,这样的听课效率是大打折扣的。”
学生坐得端正,听得懂老师讲的内容,能够按照老师的指令行动,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看似简单的事,真正能坚持下来,也非易事,需要老师、学生的长期磨合和训练。
爱的鼓励 心的港湾
邓寒寒热爱教育事业,珍惜给孩子上课的宝贵时光。她常常翻看教育、心理方面的书籍,让自己更懂得学生的心理,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曾经,班里有个男生经常迟到,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坐在他旁边的学生都不愿意和他同组,担心被他拖后腿,影响整个小组的争先评优。邓寒寒观察了一段时间,她注意到这个学生之前的学习状态很好,但近段时间以来,大幅度下滑。
一次课间操结束,她和这名男生一起回教室,她利用这个空当询问孩子的近况。原来,妈妈刚生了个妹妹,最近忙得不可开交,无暇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作业也不能及时检查。备受“冷落”的他,心情低落。邓寒寒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鼓励他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表明自己的需求。
和学生分开后,她立即联系了这个男生的妈妈,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比如让妈妈多抱抱他,邀请他一起照顾妹妹,聊聊他儿时的趣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足以让他感受到妈妈的关注和爱,给予他内心爱的力量。
过了不久,这个男生脸上的笑容变多了,作业也能及时上交,上课也积极回答问题。邓寒寒笑着说:“孩子的脸上藏不住事,如果他们内心没有力量了,我们就多给他们一些爱和关注,他们就会像见了阳光的向日葵一样,明媚生长。”
家校合力 保驾护航
好的听课习惯,离不开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家吃得饱、睡得香,来到学校学得会,玩得开心,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一年级伊始,在家长会上,邓寒寒就建议家长为孩子布置简洁的学习用具,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心无旁骛地写作业、读书。家长陪伴孩子,并不是“盯”着孩子学习。当孩子打开书包,准备学习时,家长不是在一旁一味地催促,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地盯着,而是家长和孩子各司其职,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
班里有个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和同学交流,课间常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出教室门,也不和同学聊天。邓寒寒就鼓励活泼外向的学生邀请她一起去跳绳、踢毽子,让周围的同学多和她交流。渐渐地,这个女孩越来越爱说话了,眼神也变得更明亮了。
邓寒寒说:“孩子不一定都是活泼开朗的,但如果有心事,总是闷在心里不说出来,对身心健康不利。不如让他们多交朋友、多相处,心情好了,学起来也会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