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创新阳光大课间 素质教育绽活力

日期:03-05
字号:
版面:08 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讯 3月4日10时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响彻崇德小学,近2000名身着运动服的孩子如彩蝶般涌向操场。伴着具有戏曲特色的悠扬旋律,他们挽腕、云手,将戏曲身段融入课间操的律动中。

这幕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完美交融,正是邢台市开展“阳光少年,精彩人生”起飞行动的生动缩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在市教育局统一安排下,自春季开学以来,全市小学将每天两个30分钟大课间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各校竞相推出特色校本课程,构建起了传承与创新交织的活力校园图景。

《戏曲操》让传统文化“活”在课间

在崇德小学绿色操场上,五年级一名学生专注地完成一套《戏曲操》后,额头沁着汗珠,眼波流转间已颇有戏曲神韵。这套由该小学与市杂技团合作创编的《戏曲操》,将戏曲中的手势、步伐、身段等元素与现代体操音乐相结合,既有趣又富有文化内涵。

“《戏曲操》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间活动,孩子们特别喜欢!”崇德小学的一位体育老师自豪地介绍。一旁四年级的一名学生接话道,她觉得《戏曲操》特别有意思,动作优美,还能学到戏曲知识,“以前觉得戏曲是爷爷奶奶看的,现在发现它其实很酷!”

《戏曲操》的推广不仅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校本特色课间操一结束,孩子们就四散开来,按照地面游戏彩绘的指引,玩起跳房子、三国萝卜蹲、跳绳、丢沙包、石头剪刀布等传统游戏,尽情释放活力。操场上欢笑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日更”运动技能欢乐一星期

“周二做足球操啦!”下课铃声一响,东牛角小学的阳光大课间来了,孩子们跑操热身后,拿球开始了足球操练习。只见他们动作整齐划一,时而转身,时而跳跃,足球在他们的脚下仿佛有了生命。这套由该小学创编的校本特色课间操将阳光体育运动和快乐足球相结合,学生们在体验踩球、踢球、拉球、运球等不同运动技巧的转换中,提升了身体素质。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们每周五天可以体验完全不同的运动场景,周三广播体操,周四“绳舞飞扬”,周五融合运动……这种“日更”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运动倦怠问题,还让孩子们可以体验更多运动方式,更全面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校本特色课间操结束后,孩子们便步入了文艺互动环节。诵读经典时,琅琅书声传递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唱响红色歌曲时,嘹亮的歌声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还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特色跳绳跳出“精气神”

在育红小学,每天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搭配上、下午各3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再算上零散课间,稳稳地保障了孩子们每天运动不少于两个小时。

该校特色社团活动之一的跳绳,如今成为了大课间的“重头戏”。当大课间的铃声响起,学生齐刷刷涌向操场。瞬间,操场变成一片欢腾的跳绳海洋。五彩斑斓的跳绳在空中飞速旋转,孩子们轻盈跳跃,欢笑声、加油声交织回荡,整个操场活力满满。跳绳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与耐力,更让他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收获满满的快乐,深受学生喜爱。

育红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培养长期稳定的运动习惯对孩子成长意义非凡。

为此,学校巧妙安排,上午课间组织跑步、做操活动舒展身体,下午大课间则聚焦跳绳,让阳光大课间充实而有序。不仅如此,学校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体育家庭作业,鼓励孩子们在家中延续运动热情;通过举办周末亲子运动会,为亲子互动搭建桥梁,一家人在运动中共享欢乐时光,既强健体魄,又增进亲情。

趣味游戏 嗨翻天

同样致力于打造阳光课间的行知小学,妙招频出,为孩子们的课间注入无尽趣味。学校果断延长课间时间,设置两个大课间,给孩子们留出充足的放松、运动时段。

为了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运动喜好,学校后勤保障部门费尽心思。沙包、跳绳、毽子、皮筋等传统游戏器材一应俱全,器材架在操场边整齐排列,篮球、排球等专业运动设备也被有序摆放,随时“等候”孩子们取用。老师介绍,这些精心准备的器材刚一“亮相”,便成了课间最抢手的“香饽饽”。

课间时分,孩子们各自选取喜欢的器材,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投沙包区域,孩子们精准投掷,欢呼雀跃;踢毽子角落,五彩毽子随着双脚轻快跳动,上下翻飞;跳皮筋、花绳场地,欢快的歌谣伴随着灵动跳跃,跳出童年的无忧无虑。孩子们在尽情奔跑、跳跃中锻炼了身体,校园也因这蓬勃的课间熠熠生辉。(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婵娟 郭红玉 通讯员 于安士 王洪涛 郭晓燕 郝月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