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邢台日报社小记者中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记者“寻宝”活动。活动中,20组小记者家庭走进达活泉公园,跟随邢台历史文化传播者言邢来到百泉之首——达活泉,分享达活泉的历史故事,并将达活泉公园美景绘制于油纸伞上,用画笔记录“太行泉城”的独特魅力。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敏 杜艺文 实习记者 邱文烁 文/图
达活泉的历史与文化
“达活泉公园是咱们邢台市的地标性景点,也是华北地区面积较大的城区公园之一,公园内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风景如画。”在集合点,言邢老师与小记者和爸爸妈妈们说道:“达活泉作为邢台百泉之首,历史悠久,早在公元4世纪初,后赵石勒定都邢台时已有记载。这里的泉水曾多次干涸又复涌,因此得名‘再来泉’,成为邢台人心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小记者和家长们围观在达活泉主泉眼周边,言邢老师为小记者们讲述了达活泉“敕龙取水”的典故。他说:“达活泉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邢台历史文化的见证。除了‘再来泉’人们也叫它‘团丸泉’,你们看它的样子,像团丸一样,汩汩奔流。”其实达活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据《水经注》记载,邢台地区自古泉眼众多,达活泉因其水量充沛、水质清澈,被誉为“百泉之首”。他还告诉大家,早在唐代,达活泉就已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赞美泉水的诗篇。到了宋代,邢州刺史柳开在此修建亭台,种植柳树,使达活泉成为一处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名胜。后来,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治理水患、造福百姓,达活泉见证了邢台这座古城的兴衰与复兴。明清时期,“达活龙湫”成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
说到郭守敬,小记者们聊起了兴致。“我知道,郭守敬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达活泉公园里有郭守敬纪念馆,他还是科学家、数学家。”言邢老师告诉大家,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治理让达活泉名声大噪。郭守敬是邢台人,是我们的骄傲。他在治理邢台水患时,充分利用了达活泉的水源,修建了灌溉系统,使周边农田得以丰收,还让邢台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郭守敬的贡献不仅让达活泉成为水利工程的典范,也让邢台人民对达活泉充满了感激与敬仰。
油纸伞上的艺术与自然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记者们漫步达活泉公园,感受达活泉的自然之美。达活泉的湖水碧波荡漾,垂柳环绕,湖心岛点缀其间,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夏天我经常来这儿,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鱼儿游来游去,可美了!”一位小记者兴奋地说道。另一位小记者则对水中荷花印象深刻:“那边的荷花塘,你们见过吗?早上露珠在荷叶上摇晃,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像珍珠、宝石一样!”“还有那些大白鹅,让我想起《咏鹅》”……
听着孩子们的分享,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也随之上演,那就是将达活泉的美景绘制于油纸伞上。小记者们精心准备,用画笔将公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鸟语花香一一呈现。有的小记者以达活泉公园的湖水为主景,描绘了碧绿的湖水,摇曳多姿的柳树;有的则以九龙池为灵感,将九条龙头的威严与水花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小记者将盛夏的荷塘、美丽的荷花绘于伞上,展现出达活泉公园的四季之美。
“这是我第一次在油纸伞上画画,感觉很特别!”一位小记者分享道,“我把达活泉和湖心岛画在了伞上,以后每次撑开伞,都能想起今天的快乐时光。”
邢台人的生态后花园
达活泉公园不仅是邢台的历史文化名片,更是市民的生态后花园。近年来,随着地下水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达活泉等众多泉眼重新复涌,再现了“环邢皆泉”的盛景。公园内绿树成荫,湖水清澈,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
此次邢台日报社小记者走进达活泉公园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了百泉之首的自然与文化魅力,还通过艺术创作将这份美好永久留存。
活动结束时,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采风活动让他们对达活泉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相信,达活泉的故事与美景,正如油纸伞上的画作一样,在新一代邢台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成长路上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