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石勒——从奴隶到帝王的传奇人生(下)

日期:02-28
字号:
版面:08 漫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石勒听讲图(局部)。

扫码收藏

定都襄国(今邢台市)建立后赵的羯族人石勒,304年起义反晋,311年在宁平城战役中消灭西晋10万主力军,又先后消灭了幽州刺史王浚和并州刺史刘琨等西晋北方残余势力,并于329年灭建都长安的前赵。《读史方舆纪要》说后赵疆域“南越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说后赵统治范围“等同魏世”,同三国曹魏大致相当。占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五省全部及辽宁、宁夏、甘肃、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区)大部或局部,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出身奴隶目不识丁的石勒,统一北方是一个奇迹,是一个传奇人物。

奋斗方向明确的战略

从304年到309年,五年间,石勒虽取得一系列胜利,但作战带有盲目性,走了不少弯路,石勒深感自己的队伍缺乏知识分子为自己出谋划策。

《纲鉴易知录》载:309年,石勒攻占巨鹿(当时巨鹿首府瘿陶在今宁晋县境内)、常山(今正定县),队伍扩大到10万人。更可喜的是,石勒此时已认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他把知识分子单独编为一营,称“君子营”,给予优厚的待遇。石勒君子营的核心人物是中丘(今内丘)人张宾,他在石勒建立后赵和统一北方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石勒从304年起义至319年定都襄国。15年中,部队发展到十几万人,曾攻占邺城、冀州、常山、巨鹿、兖州、许昌、南阳、襄阳等大城镇。刘琨在给石勒的信中说石勒“发迹河朔,席卷兖豫,饮马江淮,折冲汉沔……攻城而不有其人,略地而不有其土”。刘琨说他是流寇作战,流寇作战使石勒吃尽了苦头。而使他刻骨铭心的是“葛陂之困”。石勒在宁平城战役中消灭了西晋主力军后,把矛头指向东南司马睿集团。之后,石勒屯兵葛陂(今河南新蔡县境),训练军队,大造船只,欲一举荡平江南晋军巢穴建邺(今南京市)。但天不作美,阴雨连绵,石勒缺少粮草,此时这一带又瘟疫流行,石勒士兵死伤过半,此时又传来江南晋军对石勒要发动总攻击的消息,石勒面临崩溃之厄运。

处于困境的石勒,召开民主讨论会,讨论如何摆脱厄运。张宾认为江南晋军集结队伍的目的是以攻为守,建议石勒挥军北上占领战略要地邺城。石勒大军顺利抵达邺城后,欲攻打邺城,在邺城之外,张宾认为邺城坚固守军刘演尚有兵士三千,便对石勒说:“得地者昌,失地者亡,邯郸、襄国,为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国。”可从这两个城市之间选一为都,然后命将领征战四方,兼并群雄,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天下。张宾在邺城外同石勒的对话为石勒绘制了统一天下的蓝图,成为石勒一生的奋斗纲领。我们可以称张宾在邺城外同石勒的对话为“邺城对”。“邺城对”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是以邯郸或襄国为都;第二步是消灭幽刺史王浚和并州刺史刘琨;第三步是统一北方;第四步是占领江南,统一全国。

从张宾的“邺城对”,看得出张宾有战略头脑。张宾不是军事家,但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石勒从张宾的“邺城对”看到前途和希望,斗争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满怀胜利信心撤离邺城而北上。当到达邯郸时,天下暴雨,张宾对石勒说:这是上天警示我们不应建都于此,于是北上。襄国是幽州刺史王浚的势力范围,防守力量薄弱,当守军听说石勒大军兵临襄国,早已吓破了胆,逃之夭夭。石勒兵不血刃,于312年,进据襄国,建立了以襄国为中心的根据地,结束了流寇作战,有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战略基地,使石勒一步步走向胜利,终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石勒能够统一北方,同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是分不开的。

无可匹敌的军事才能

刘琨在给石勒的信中说石勒不读兵书,而作战方略同《孙子兵法》相吻合,是生而知之,这是恭维之词。石勒不识字,并不是不学习兵法,他让人读史,读《孙子兵法》,但他不死搬兵书,而是根据作战双方形势不同,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石勒的军事才能,主要是从战争中学到的。他一生身经百战,虽吃过败仗,但胜多败少,一些关键战役皆取得胜利,他不仅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战争总的原则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尽管战争千差万别,只有做到《孙子兵法》所说的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从石勒一生作战经历来看,他总是根据双方形势,随机应变,来制定战略战术,以下通过几种不同的战争类型进行剖析,以观石勒军事之才能。

第一个战争类型是采取智取为上的攻心战略,如311年智杀王弥兼并其众,314年智取幽州击杀王浚。第二个作战类型是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如310年击溃南阳流民军。第三个作战类型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如318年平定靳准之乱;323年,命石虎攻打青州曹嶷。打这类战争一般是在敌弱我强的形势下进行的。第四个战争类型是擒贼先擒王,如312年襄国保卫战和328年洛阳大决战,擒住鲜卑名将段末柸和前赵王刘耀,敌人便不战自溃。第五个战争类型是打埋伏战,如316年击溃并州刺史刘琨。第六个战争类型是采取闪电式决战,如311年宁平城消灭西晋10万主力军之战。这类战争必须敌弱我强,猝不及防的形势下方能成功。第七个战争类型是由战争退却转入战略进攻,如312年从葛陂之困到挥军北上。

高度评价石勒军事才能的史学家不少,这里只谈柏杨、张文和靳生禾三个人的评价。史学家柏杨谈到西晋、十六国及南北朝大分裂时指出:“大分裂时代300年间……英雄豪杰,寥寥无几,若石勒、苻坚、宇文邕三四人而已。”

单从军事才能看,石勒应在苻坚、宇文邕之上。张文先生主要是从军事决策的角度谈石勒的军事才能,他的结论是:“石勒卓越的军事才能,为我国少数民族历史增添了光彩,也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了内容。”靳生禾将石勒一生经历的战争进行具体分析,还同十六国时期军事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石勒由十八骑起兵至临终,作战110役,其中胜93役、负17役……前赵刘渊作战13役,胜7役、负6役;刘聪作战26役胜14役、负12役;刘耀作战25役,胜15役、负10役,前秦王苻坚作战82役,胜53役、负29役。单就此看来,显然无论是军事生涯的丰富,还是战绩的卓著,石勒都是十六国一代无可匹敌的。”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