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目前,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手机游戏风靡小学生群体,你家孩子在玩吗?你关注自己的扣费短信了吗?近日,学生家长马女士拨打本报热线反映,她的手机接收到多条扣款短信,近万元不翼而飞。经了解是10岁的儿子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这些钱充值进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手机游戏里了。
男孩>>>偷玩“蛋仔派对”游戏充值9000多元
“去年12月底,我手机接到一个支付宝花呗的还款短信,需要还款6000多元,我马上调出来消费记录,看到支付宝和花呗支付记录显示,9000多元被用来购买‘蛋币’(一种游戏道具),收款方是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马女士告诉记者。
马女士第一时间询问儿子游戏扣费情况,孩子表示,平时看到妈妈会输入手机密码,不知道是扣费密码,在玩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手机游戏时,提示要输入密码,他尝试输入后,游戏可以继续玩,就重复输入了那个密码,只以为是游戏中的“蛋币”,用来买游戏里的皮肤、道具等。
“我家孩子刚上四年级,不知道自己花出去的钱是现实中的交易货币。”马女士表示,扣款频率很快,数额较大,一分钟可以扣费300元,最多一次扣费600多元。孩子说,他听到班级孩子讨论过这款游戏,自己就尝试着玩了会儿,不知道自己闯了祸。
家长>>>与商家多次协商退回约90%游戏款
“为了能退费,我做了许多攻略。”事情发生后,马女士立刻上网查看许多类似遭遇的案例,了解游戏退款需要准备的手续和步骤,也做好面临维权退费难的心理准备。
随后,马女士联系收款方的公司希望退款,向公司客服表明了退费的诉求,并按照对方要求填写了举证资料。由于客服给出的退款金额不满意,马女士还联系了该公司所在地的政府热线12315,进行举报和维权。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商家客服最终答应退还8500元。
“想到自己也存在监督不力的情况,我上午答应了对方退款约90%的方案,下午就收到了8500元退款。”马女士说,希望以亲身经历给广大家长提个醒,保管好自己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及时阻止孩子盲目的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娱乐观,以免造成钱财损失。
记者调查>>>“蛋仔派对”是小学生群体的热议话题
记者了解到,“蛋仔派对”是一款包含角色扮演、休闲益智、跑酷等性质的游戏,受众广泛。
“我们班里有不少同学都在玩这款游戏,但是没有听说过充值的,都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玩。”学生舟舟是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课间时,经常有同学们在讨论与“蛋仔”相关的内容。
“我女儿有一个阶段也玩这个游戏,我会让她在我监督下玩,并且会限制她玩游戏的时间。面对孩子想要氪金买道具通关游戏的想法,我会引导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去攀比。”王女士表示,孩子玩“蛋仔派对”是不少家长目前挺头疼的问题。
记者发现,在一线上投诉平台,与“蛋仔派对”有关的投诉达2万多条,其中大部分投诉内容均与未成年人充值后家长要求退费有关。网络上有多篇关于低龄儿童玩“蛋仔派对”充值过万元的维权报道。
律师说法>>>未成年人充值的钱款应当予以返还
未成年人充值大额游戏币,家长能否追回?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河北瀛檀律师事务所米京涛律师。米律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米律师认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充值游戏的行为是无效的,家长可以主张游戏平台返还。
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四十四条写明,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第四十六条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通过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必要手段验证未成年人用户真实身份信息。
对于家长如何要回被孩子充进游戏里的钱款,米律师建议,如果平台不予退款,家长可去消费者投诉平台或者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如果依然无法解决,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