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探邢州百泉 绘鸳水风光

日期:02-25
字号:
版面:04 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张英林

邢台因泉而生,因井而名。百泉历史悠久,闻名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强百泉统一管理,建成泉水灌区,灌溉邢台、南和、沙河、任县20多万亩农田。灌区水源主要有百泉、葫芦套、葫芦头、珍珠泉、和尚泉、华庄泉、黑龙潭、狗头泉、银沙泉、赵家滩、洛泉、达活泉、白沙泉、紫金泉、野狐泉15处泉水,被称为“百泉十五主泉”。

有感于太行泉城百泉复涌,我市老水利工作者张英林同志根据工作经历和研究成果对历史上邢台百泉灌区的十五个主要泉眼做系统介绍。本期是三篇回忆文章的第二篇。

狗头泉

狗头泉位于襄都区武家庄村西北。相传明朝时,老家位于牛尾河北岸的退休孟姓太监,为自家花园修建一条沟,引一泉水浇花,便称此泉为沟头泉。因为邢台发音“沟头”和“狗头”相同,时间长了就被叫成狗头泉。1975年开发治理百泉,扩挖狗头泉坑,利用弃土堆成小岛,恰巧泉湖酷似狗头形状,人们又广传狗头泉名出于此。

狗头泉是由十几眼泉组成,在1958-1974年间多年平均流量0.97立方米,最大时可达1.83立方米,泉水喷涌,汇聚成湖。狗头泉周边水域面积曾经达10平方公里,因此又被称为“水海”。狗头泉引水渠向北至东康庄、祝村、董村等村灌溉农田,退水入牛尾河。

狗头泉湖大、水质清澈。湖中有鱼有虾,人们常用虾米笼捕虾吃。狗头泉湖还是夏季游乐场所,成群结队的人到此游泳。周围长满芦苇,家家编苇席,户户作笤箸,收入颇丰。

狗头泉历史悠久,沿革有序。《畿辅安澜志》记载:沟头泉,俗名狗头泉。在银沙泉东一里,东流入于黑龙闸渠。

在明代,狗头泉就已建闸修渠,引水灌溉农田。明万历《顺德府志》记载:武家庄闸,隆庆四年知县耿鸣世开建。引狗头泉水,分立东西二渠,东(渠)自小汪村起,至双楼村止,灌田八村,计二十五顷,渠阔七尺,长六里。西(渠)自黄家屯起,至朱村闸止,灌田八村,计一十八顷,渠阔七尺,长四里。

1954年春,邢台县成立牛尾河灌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七里河以北百泉泉群的华庄泉、黑龙潭、狗头泉、银沙泉等泉水管理,开发华庄泉、黑龙潭、狗头泉、银沙泉等泉水,扩大了泉水灌溉面积。

1958年10月,动员邢台、南和、任县、隆尧、平乡等5县民工2万多人,开挖百泉坑、狗头泉、野狐泉、黑龙潭,扩挖牛尾河、七里河。1963年对狗头泉的渠、闸进行了改建。

1975年邢台地区开发治理百泉指挥部动员任县、南和、巨鹿、隆尧、宁晋、新河、沙河、邢台8县和邢台市的民工5.3万人,扩挖了葫芦头泉、狗头泉、黑龙潭、百泉坑和葫芦套等5个泉坑。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连年干旱,邢台泉域范围内工农业快速发展,地下水超采严重,百泉泉域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狗头泉涌水量逐年减少,1986年狗头泉断流。之后,遇丰水年,狗头泉分别在1989年、1993年、1996年、2000年、2018年短暂复涌。

1999年市百泉灌区管理处办理了狗头泉和输水渠土地证,狗头泉占用地武家庄530.92亩,输水渠占用地面积29亩。2021年狗头泉复涌,2024年持续复涌。2024年建成百泉鸳水公园,狗头泉湖成为主要景点。

华庄泉

华庄泉位于襄都区华庄村南、七里河以北。出水量一般在0.5立方米每秒,泉池接引水渠,从华庄村东向北流(邢台水利工程处西墙外),灌溉七里桥等村农田。20世纪60、70年代,华庄泉池为一亩半大的圆坑,水不深,池边常爬满甲鱼。

华庄泉历史悠久,明万历十九年《创建永泽闸记》记载:出邢南门,折而东七里许,华家庄有泉二区,隐隐在草泽间。中多泉孔如百沸,广袤相距里余。其利原不减于百泉,第其流散漫冈,蓄竟洩于七里河。

华庄泉在明代就已建闸修渠,引水灌溉农田。清光绪《邢台县志》记载:永泽闸,城东南七里,七里河北。万历间知府张延庭、知县朱诰创建,引华家庄永泽源水,自晋祠村起,至黄家屯止,灌田五村,计五十余顷。渠阔七尺,长十三里。

1954年春,邢台县成立牛尾河灌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达活泉群的达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和七里河以北百泉泉群的华庄泉、黑龙潭、狗头泉、银沙泉等泉水管理,开发了牛尾河灌区的达活泉、野狐泉、紫金泉、白沙泉和华庄泉、黑龙潭、狗头泉、银沙泉等泉水,扩大了泉水灌溉面积。

1975年邢台地区开发治理百泉,疏通华庄泉泉坑。20世纪80年代,华庄泉断流。之后,苇地消失变成了农田,土地平整填平了泉池。

黑龙潭

黑龙潭位于七里河北岸,在武家庄与后楼下之间,出水量在0.4立方米每秒左右。

黑龙潭原由四个潭组成,主泉谓之“大潭”,约3亩,大潭西南侧是小潭,大潭北边是井潭和小妮潭,四潭相通,景色清幽。置身潭边,不时会听到水中央传来“咕咚咕咚”的声音,水面冒出硕大水泡。当地传言泉是黑龙打滚。潭内水深鱼大,鱼背呈黑色。潭周围都是野地,岸边建有黑龙潭庙,阴翳肃静,不论天气多么炎热,也没人敢在潭里洗澡或摸鱼。

黑龙潭历史悠久,沿革有序。明万历《顺德府志》记载:黑龙潭,县东南九里,深不可测,相传有黑龙潜焉,遇旱祈雨辄应。

在明代黑龙潭泉水已经建闸开渠用于灌溉,清乾隆《顺德府志》记载:黑龙潭闸,明万历间知县何岑、朱诰相继开修,引本潭水自小汪村起,至石井村止,灌田十村、二十余顷。《畿辅安澜志》记载:“黑龙闸渠发源邢台县东南八里之黑龙潭,东流二里入于七里河。”黑龙潭涌水量大,除灌溉外,退水七里河。

宋代之前,黑龙潭南岸建有龙兴寺,后湮灭。明清时期,潭西侧建有龙王庙,1958年拆除。

20世纪60、70年代,黑龙潭被高过丈许的芦苇丛包围,南边是一片桃园,春季柳绿桃红,秋季芦花摇曳,鸟鸣啁啾,鱼逐云影,犹如瑶池仙境。

1975年开发治理百泉时,黑龙潭被拓展,改造成了人工湖。潭东南角建水闸,退水七里河。

1976年,邢台地区开发治理百泉指挥部办理了黑龙潭泉坑永久占地手续,绘制了黑龙潭泉坑永久占地图,占武家庄、后楼下、前进三村地,合计217.76亩,其中耕地100亩,苇地116.83亩;占武家庄大队耕地45.17亩、苇地82.5亩,后楼下大队耕地52.26亩、苇地33.83亩,前进大队耕地3.5亩、苇地0.5亩。

2021年断流30年后,黑龙潭复涌,周岸芦苇摇曳生姿,潭中荷花映日争艳。2024年建设百泉鸳水公园,黑龙潭划入公园之内,开发为主要景点。

银沙泉

银沙泉位于襄都区前晋祠村西南,在原邢台市水利工程处门口北约300米。银沙泉涌水时带有白色细沙,适宜打磨银器,故名银沙泉。泉涌量在0.15-0.2立方米每秒左右,通过银沙泉输水渠下流汇入狗头泉湖。

银沙泉之名见于《畿辅安澜志》记载:晋祠闸渠,小龙闸北一里,明隆庆间知府费尧年建,亦名晋祠河,发源邢台县东南八里之晋祠村,银沙泉、砌坡泉、黑泉三水汇流而成,东北流三里入于七里河。

20世纪50、60年代,前晋祠村南围村河是一片苇地,方圆约有10亩,苇地中露出多个泉眼,其中较大的就是银沙泉,统称银沙泉群。最大的银沙泉池大致呈圆形,方圆10米,池中心水深5米,周边水较浅。

1954年春,邢台县建立牛尾河灌区管理委员会对银沙泉等泉水统一管理。1976年邢台地区开发治理百泉,疏浚了银沙泉池,开挖输水渠,使银沙泉泉水东流汇入狗头泉。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连年干旱,泉群上游提水增加,银沙泉断流。

1999年百泉灌区管理处办理了银沙泉输水渠土地证,银沙泉输水渠位于前晋祠村南,百泉公路东,东、西为武家庄地,南为小路,北为荒地,用地25.7亩。

2021年以来,邢台百泉持续复涌。在百泉大道辅路绿化带内有一个约直径5米的圆形大坑,大坑塌陷,不断向外涌水,标志着银沙泉复涌。

葫芦头泉

葫芦头泉位于邢台市经开区七里河河道内,主泉在北厂村至东小汪村以上河道滩地。葫芦头由众多小泉组成,一般年份泉出流量0.8立方米每秒,丰水年流量近2立方米每秒。

泉水汇集七里河,可供下游东汪闸、永济闸、永利闸、普济闸、小沟闸、北豆闸、里庄闸七个闸口(简称七闸)引水,浇灌邢台县东汪、祝村、晏家屯、南大树等30多个村与南和县河郭镇、贾宋乡等20余村农田。

1975年,邢台地区开发治理百泉指挥部组织民工扩挖顺水河和葫芦头泉、葫芦套泉坑,引泉灌溉下游县农田。

20世纪80年代,葫芦头泉断流。1999年,市水利局百泉灌区管理处依据1975年开发治理百泉时葫芦套实际占地情况,办理了葫芦套土地证,将葫芦头一并划入。

2021年以来,邢台百泉持续复涌,葫芦头泉也有出水。

赵家滩

赵家滩泉位于经开区南厂村与康庄铺村之间。赵家滩泉由众多小泉组成,在二三百亩苇地里,小坑洼、小沟壕到处都有渗水流出。泉坑有三个引水渠口,百泉村和康庄铺村各有一条小引水沟,北俎村有一条较大水渠。一般年份三条沟渠泉流量0.2-0.3立方米每秒,浇灌邢台县、沙河县6个村农田。退水入狼沟河。

《邢台地区水利志》记载:1953年5月,成立邢台专区百泉灌区联合灌溉委员会,驻邢台县前楼下村。负责百泉坑、葫芦套、珍珠泉、和尚泉、赵家滩及洛泉等泉水管理,受益村庄36个,灌溉面积3.57万亩。

1980年3月份以后,赵家滩泉断流。

洛泉

洛泉位于经开区大村西北、东九家村东南。又名九家泉,俗称狼泉。洛泉在苇地中有三处三五平方米的小泉坑,泉流量小于0.1立方米每秒。泉水主要用于大村、东北留村灌溉,退水狼沟河。

清乾隆《顺德府志》记载:洛河泉,在(沙河)城北十五里,苇地发源,下流如涌,入狼沟河。《畿辅安澜志》记载:洛泉河在沙河县东北十八里,发源于九家村苇地,一名九家泉。东南流经大村、北留二村,计长三十里,入于狼沟河。清光绪《邢台县志》记载:狼泉,百泉之南流,入沙河界为狼沟河。

1953年5月,邢台专区成立百泉灌区联合灌溉委员会,洛泉列入百泉灌区管理。20世纪70年代洛泉断流。

(作者张英林系市水务局原副局长、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市百泉生态保护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水利行业最高科技奖“大禹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