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代人捉刀 大器晚成

日期:02-21
字号:
版面:08 典故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代人捉刀释义】

指代别人做事,多指替别人写文章。

【代人捉刀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大器晚成释义】

本指大的器具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后引申指一个人的成就较晚。

【大器晚成出处】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典故】

“代人捉刀”“大器晚成”这两个成语与东汉末年冀州清河郡人崔琰、崔林有关。清河郡为我国秦代后期建置,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治所几经迁徙,其址多在今邢台市清河县境内,初治为清阳县(治今邢台清河县东高庄一带)。其辖境也几经变化,汉元帝以后辖境包括今河北省清河县、故城县、枣强县、临西县、南宫市、威县,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部分,属冀州。

崔琰,字季珪,清河人,东汉末年名士,相貌俊美,生有虬髯,很有威望。崔琰年轻时喜欢练武,好击剑。23岁开始精读《论语》和《韩诗》,29岁师从当世经学大师郑玄学习儒学,不仅文武全才,而且仪表堂堂。《三国志·崔琰传》记载:崔琰“声姿高畅,眉目舒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

曹操评价他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是个品行高洁的君子。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有一次,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感到自己身材不够高大,容貌又有点丑陋,不足以震慑远方外族。于是就让崔琰假充他接见匈奴使者,自己扮作护卫,持刀侍立一旁。

接见以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对魏王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魏王相貌不凡,不过座位身边那个持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代人捉刀)。”

虽然匈奴使节话说得很含蓄,但还是能听出使节对“魏王”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曹操听闻汇报,认为这个匈奴使者也不简单,竟然能够看出这么多门道。“代人捉刀”之计没有奏效,反倒有可能成为匈奴人笑柄。于是曹操不顾外交礼节,果断派兵去追杀这个使者。

后来就把代替别人做事,称作“代人捉刀”。

崔琰、崔林都属于名门望族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中国古代是一流的士族门阀,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东汉末年,历经三国、南北朝及五代,延绵了七百余年的时间。崔氏家族的始祖崔琰与崔林在三国时期就已名垂青史。到了南北朝时期,崔氏家族更是达到了鼎盛,被北魏孝文帝尊为“四姓”之一。这一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显著的地位和影响力。

崔林是崔琰的堂弟。崔林年轻时一事无成,亲友们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他凭自己的经历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大器晚成),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器的。”

后来到建安十年,曹操攻陷邺城,初步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曹丕时,历任幽州刺史、大鸿胪。魏明帝景初二年,朝廷任命崔林为司空,封爵安阳亭侯,食邑六百户。任三公被封为列侯的惯例,从崔林开始。不久,又晋封安阳乡侯。

崔琰和崔林是清河崔氏崛起的关键人物。崔琰和崔林在《三国志》中有传,这是清河崔氏家族被载入正史的首次记录。崔氏后人在对先祖的记载中,绝大部分也都以崔琰、崔林为始。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在唐初时期,其影响力之大甚至引发了李世民的忌妒。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

到了后唐时期,科举取士的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世族大家逐渐失去了皇权的庇护,同时随着后唐国家的分裂和战乱,特别是黄巢大起义的打击下,整个魏晋以来形成的社会制度支离破碎,于是清河崔氏与其他士族的势力基本上也随之消亡了。(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军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