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寒假结束,学生们返校的同时,也带来了自己的特色寒假作业。记者走访了解到,做花灯、写春联、年俗探究等传统文化元素成为特色作业的“主角”。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了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味”的假期。
开学归来,东牛角小学各班的特色寒假作业展示环节,大家都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味道。学生们有的跟家人逛庙会,用画笔、手抄报等形式记录下庙会的所见所闻,将年味儿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和家人一起用废旧物品,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花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寒假期间,邢台三中教育集团不同年级的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与传统文化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一年级学生李硕洋,看着自己写好的春联很开心。他说,自己动手写春联、贴春联,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传承的力量;西校区初一、初二年级,不同组别的学生通过探索本地历史、地理、美食文化等,在实践中收获了知识,体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更加热爱有着悠久历史的家乡。
在新华南路小学,开学的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寒假特色作业展示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绽放新的光彩。有的学生分享与家人一起包除夕饺子的快乐;有的学生和家人一起写春联,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有的学生和家人一起制作花灯,为节日增添气氛;还有的学生选取与春节有关的诗词,通过诗配画的形式,加深对过年习俗的了解。
“我春节游览了邢州古城”“我看了花灯”“我体验了剪纸”……开学伊始,郭守敬小学一(4)班内,学生们在争相“炫耀”着自己寒假期间在探索传统文化中的收获。寒假伊始,该校就号召各年级的学生“集五福”,其中“新春福”就是鼓励大家去体验新春习俗,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学生们通过一张张照片记录了节日的快乐,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多所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将传统文化融入寒假作业,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用优秀的文化浸润心灵,助力他们茁壮成长。(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婵娟 郭红玉 通讯员 郭秉华穆莉张娜路建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