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百泉复涌”带来“邢台自信”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04 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年来,700万邢襄父老见证“百泉复涌”历史新阶段邢台出现的种种可喜作为。邢台各行各业跨越赶超发展的底气,很大程度来自于“百泉复涌”带来的“邢台自信”。

一年来,邢台知名度更高了,美誉度更好了,邢台人更自信了。可以说,“百泉复涌”让邢台人做什么事情都干劲十足。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海毅文/图

博物馆热度不减

连日来,参观邢台博物馆的市民和游客不难看到,各个展厅均有志愿者提供讲解服务。这些志愿者是寒假归来的邢台籍大学生,他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后正式上岗的。每逢假期,“邢台博物馆志愿者”成为年轻人的搜索热词。

云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李鑫珠成为志愿者后,负责一层序厅和二层第四展厅的讲解工作,她笑着说:“在外地上学时总会和同学们谈起各自家乡,这两年邢台博物馆开馆、百泉复涌让我有了许多与外地同学谝一谝的话题,我也渐渐地更关注邢台文化。”

据了解,邢台博物馆2023年5月开馆后,参观游客数量稳步增加。2024年全年有近100万游客入馆参观。每年春节开放,“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成为许多人的热门选择。

邢台博物馆馆长石从枝介绍:“2024年,我们抓住‘百泉复涌’促进邢台文化繁荣发展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在开放‘井地长风’4个展厅基础上,先后开放了‘邢国史迹’‘千年邢窑’等基本陈列,并举办了柏人城遗址考古、福建德化瓷等多场专题展览。2025年,我们会对部分展陈进行提升,持续举行文化交流活动,争取实现全部基本陈列陆续开放,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传播邢台文化。”

非遗传承更加自信

春节期间,邢台年味满满。许多“非遗”围绕春节展开,其中来自沙河市下解村的“沙河皮影戏”又到了繁忙时刻。

下解村党支部书记任进生介绍:“这两年,我们下解村在‘文化兴市’战略指引下走出了一条依托传统村落文化、皮影戏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兴村’之路。今年更是要抓住历史机遇,探索出我们村自己的‘乡村振兴’。”

下解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村里传承数百年的皮影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项“国字头”荣誉,令下解人对未来发展充满自信。2024年,下解村投资380万元,建成了“下解村皮影艺术展厅”。展厅围绕下解村发展概况以及皮影戏发展历程详加介绍。

任进生说:“守着文化吃文化,我们村联合专业文创团队,设计出一批皮影戏主题文创产品,像唐僧师徒造型的皮影就深受小朋友们喜欢,去年12月在石家庄,这款文创产品一天纯利润超4000多元。”

“今年春天,我们打算借助春季赏花季的庞大客流量,依托沙河油菜花基地,传播皮影文化。”任进生说,“既提升声光电等硬件唱好老皮影戏,又要结合新科技新故事演绎一批新皮影戏,更要让年轻人积极参与进来,做好传承工作。”

唤醒邢州古城记忆

2024年,许多老邢台人有这样一种感受:曾经记不清楚、讲不明白的老故事,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深度参与邢州古城文化塑造的河北建顷设计院院长张延辉表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下一个城市增长点。这两年,邢台人更加‘文化自信’了。这得益于‘文化兴市’让许多老人记忆里或者古籍里的邢台文化故事活跃了起来,能讲了。”

在建设过程中,张延辉团队梳理出邢州古城“好南关”北大街段落40多条历史文化典故,如张果老担来好南关、八路军解放邢台史迹、工商联发展故事、翟家大院故事、王本固故居相关故事等。许多老邢台人耳熟能详的身边事儿,在沉积了多年后,得以“重见天日”讲给孩子们听。

张延辉表示:“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化邢州古城文化发掘,塑造邢州古城文化氛围,把更多老邢台历史传说具象化。今年,‘好南关’花市街、驴市街相继开街;天宁寺历史文化街区也在逐步恢复历史风貌,把刘秉忠的故事讲出去;古城内北长街的民俗、民居等文化脉络也会逐一呈现。”

“百泉复涌”带来“邢台自信”。这份自信是以文化振兴为基础的,它既为邢台人带来情绪价值,也为邢台经济发展带来环境价值。张延辉说:“这一年,有一句话深深打动我,这就是‘泉从太行来,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