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烤柏灵火

日期:02-12
字号:
版面:08 听泉       上一篇    下一篇

扫码收藏

据我所知,每逢春节,全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都曾盛行“烤柏灵火”这一传统习俗。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在名称和烤火时间上也不尽相同。有的叫“烤柏灵火”,有的叫“烤百家火”,还有的称其为“祛百病火”。时间大都在正月十六晚上,也有在正月十五晚上的,但那只是少数地区。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一传统习俗起自商朝。商纣王荒淫无道,不顾万民疾苦,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尤其一个叫苏妲己的妃子,总帮着纣王出坏点子,刮阴风,点鬼火,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顺民意起兵伐纣,不仅彻底推翻了商纣王的残暴统治,而且还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乱刀砍死了苏妲己。谁知妲己阴魂不散,每到这一天,就尽施妖法,散毒布灾,害得许多良民百姓病痛而死。柏树又称百灵树,后经高人指点,每年正月十六晚,让人们烤柏灵火驱邪消灾,增福增寿,一直延续至今。

烤柏灵火离不开柏树枝,因此,必须在正月十六之前备好一定数量的柏树枝。村中有柏树的好办,没有柏树就只能到外地去寻找或购买,幼年时我跟着姐姐到柏乡县的一个村落折柏树枝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记忆中那是一个很大的墓园,墓园里生长着几十棵粗壮挺拔的大柏树,柏树生长缓慢,看当时的样子其树龄起码百年。墓园入口处有两间庙宇式小房,我们进去时,看到一年过半百的长者坐在小房前眯着眼睛晒太阳。老人慈眉善目,不仅头发胡须白似霜,就连眉毛也白如雪,像极了神话中的那个南极仙翁,至今难忘!在看墓老人的默许下,我跟着姐姐走进墓园,手折刀砍,没用多大工夫就采折了许多柏树枝满载而归。多年后了解到,我们当年折柏树枝那个地方可不是一般百姓墓地,而是当地一名门望族的代传陵园。

正月十六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也是除夕夜之后最红火热闹的一个夜晚。

晚饭后,全家老小都聚集到家门口烤柏灵火。因柏树枝潮湿,须先用茅草和庄稼秸秆等易燃物把火点着,等火旺时再把柏树枝不断加入其中。燃烧中的柏树枝不断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同时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就这样,一堆堆柏灵火在整个胡同乃至全村的大街小巷陆续点燃,加上千家万户同时燃放的烟花和鞭炮,俨然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热烈景象,煞是好看。

人们或蹲或坐围在火堆旁相簇烤火,谈笑风生,谈家庭、谈收成、谈所见所闻的一些新闻趣事等,讲的大都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吉利话,偶尔有不大懂规矩的年轻人说句不着调的话,马上就会得到大人的白眼和斥责。在烤火过程中,人们还用火箸或筷子插上年糕、包子等食品边烤边吃,据说吃了柏灵火烤过的食物可消病灭灾。说来也怪,虽然烟熏火燎过的食物沾满了灰垢,人们用嘴简单吹一吹就吃入肚中,但多年来并无看到或听说有哪个人因此而拉肚子或患上其他疾病。

等火中的柏树枝快着光时,人们又会不断把旧笤帚、破草墩、烂席片等旧家什不断扔入火中,寓意破旧立新、辞旧迎新之意。有的大婶和大嫂一边烧一边念叨着“烧个墩儿,添个孙儿;烧个席儿,添个侄儿;烧个箅子,添个妮儿”等表达自己的心愿,颇有趣味。

这个晚上过得红火热闹,老人愉快,大人高兴,但最快活的还是那一群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们。

记忆中,我和小伙伴们在自己的家门口烤一会儿,就成群结队,走街串巷,烤了这家烤那家,一边烤还一边从火堆里捡东西吃。每到一处都要围着火堆转上一圈儿,烤烤手,烤烤脚,最后还不忘转过身烤烤屁股,并不断念叨着那几句老谚语:烤烤手,手不疼;烤烤腿,腿不疼;烤屁股,腰不疼。有个发小性格活泼,爱出洋相,每次喊到最后一句时,他就会背对火堆,使劲用双手拍打着屁股,声嘶力竭地大喊:“烤烤屁股,牙不痛!”引得人们哈哈大笑。大家还边烤边计数,看看烤了多少家。说是烤百家火,实际上由于各家可燃物有限,最多转到二十多家就火灭烟消了,只好极不情愿地回家睡觉。

烤柏灵火烤出了浓浓的年味和一年的好心情,烤完火意味着春节已过,自此,人们怀揣着不同的梦想踏上新的征程。

近些年,为了净化环境,减少污染,防止火灾,当然也是为了保护柏树这一稀缺树种,这一传统民俗正在逐步减少或消失,只能留存在人们尤其是老辈人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