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进入倒计时,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处在假期“失控状态”中,作业没写完;生物钟混乱;忙着刷短视频、玩游戏,兴奋的情绪难以平复……家长该如何帮着收心,学生该如何调整心态,记者专门邀请心理专家给大家支招。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婵娟
学生:赶作业的“最后冲刺”
2月10日22时许,五年级小学生小霍正伏案疾书,桌上堆满了寒假作业本和练习册。他的妈妈无奈地说:“寒假一开始他就玩疯了,作业拖到现在才开始赶,昨晚写到11点,今天估计又得熬夜。”小霍则一边写一边抱怨:“作业太多了,根本写不完,一想到开学就头疼。”
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中小学生,发现他们都在疯狂赶作业中,身心疲惫。只有一名中学生表示,鉴于以往假期赶作业的“痛苦”经历,今年寒假放假之初,他就和家长一起根据作业量对每天的写作业进度进行了安排,目前,作业刚全部写完。
不过,他坦言,即使有详细的写作业计划,还是需要自律,一旦其间想偷懒,就会使整个计划被打乱,“我也是咬牙坚持,才使得现在可以尽情享受最后剩余的假期。”
对于开学,学生们既有期待又有忐忑,期待可以跟同学见面,但一想到即将面对新学期繁忙的学业,又心有忐忑。
家长:焦虑与无奈并存
面对孩子的“拖延症”和开学前的紧张情绪,家长们也有些焦虑。小霍的妈妈表示:“每次开学前都像打仗一样,不仅要督促孩子写作业,还得帮他调整作息,真是心力交瘁。”另一位家长吴女士则担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寒假玩得太嗨,突然回到学校,孩子会不会不适应?会不会厌学?”
记者进社区采访时,多名家长提到,假期里,孩子的作息很混乱,晚上熬夜、早上赖床成为常态。如何让孩子快速回归规律的生活节奏,成为他们很头疼的问题。对于新学期,家长们都很希望孩子能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但又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帮助孩子收心、调整。
老师:提前准备,循序渐进
邢台市弘毅小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李素磊表示,开学前的心理调整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引导。她建议,家长可以提前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逐步减少娱乐活动,增加学习时间,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李老师还特别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开学初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脆弱,家长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开学后,老师也会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对还不能适应新学期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心理专家:科学调整,轻松应对
针对开学前的心理调整问题,记者采访了邢台市心理学会党支部书记、国家心理咨询师李淑芬。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顺利过渡新学期,李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学生们可以告诉自己快要开学了,想一想学校里的同学、好伙伴好久没见面了,期待和同学们见面。新的学期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这个学期我的学习一定更棒”,激发学习信心和积极性;有畏难情绪的孩子,可以自己学着适当调节情绪,学会运用深呼吸、经常对自己说“我可以快速适应”等话语,听轻音乐、运动等方法,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也可以和家长谈谈心。
家长们则可以做到减少家中娱乐活动,保持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也可多读书学习,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支持和引导,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李老师还专门提醒,家长和孩子可以协作,一家人提前多天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每天早睡早起,逐步将生物钟调整到与上学时一致,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适应规律作息,提前进入开学的作息时间;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期望和要求,和孩子一起根据课程和自身情况,制订清晰的学习计划,增强新学期学习的方向感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