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胡服骑射远去的背影(下)

日期:02-11
字号:
版面:08 漫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沙丘平台遗址

扫码收藏

年少时,读史学大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后,便决定扬帆邯郸成语故乡。我血气方刚的胸膛虽未装下赵武灵王这一英雄,却沉淀了武灵丛台胡服骑射远去的背影。

穿越太行第六陉蒲阴曲峡,恰好路过赵武灵王在灵丘的墓地;掠影太行第七陉飞狐古道,又目睹他胡服骑射的前哨基地蔚县空中草原。待多角度丈量了古中山国和代、雁门、云中三郡的大好河山,整个心胸盛满翦伯赞沉甸甸之赞:“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由此,我重新审视这位名叫“雍”的赵国第六代舵手,做事果然雍容尔雅。不单是草率“更衣”,而是意志坚定地对旧传统束缚进行释放和创新,由军服至民服,自骑射到礼法,循次升华,触角涉及作战方式、军事制度、社会文化、精神风貌、思想观念诸方面变革,迅速拉近了华夏人民和胡人两者间心理距离。

大平台

《赵世家》:“主父与王游沙丘……公子章之败,亡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

司马迁文中“沙丘宫”,是今日邢台广宗县的大平台遗址。沙丘宫修苑建台,始于历史上颇受争议的商纣王。这位击败东夷奠定中原和淮河、长江流域大格局的帝辛,到此大兴土木,放置各种鸟兽,“酒为池,悬肉为林”,宠爱妲己通宵达旦,而疏于朝政民众怨声载道,当周武王会同八百诸侯兵临牧野,才仓促南下以老弱兵士及俘虏应战失败,自焚朝歌鹿台。熟读经史的赵雍,肯定知道纣王的“恶名”,乃周攻商时制造的“舆论”,不然,怎么会修葺“不祥之地”当作北上之途重要离宫?

公元前29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主父与惠文王赵何、安阳君赵章一行离邯郸,坐船顺滏阳河飘然而至沙丘宫,哪料“去烟波浩渺的大陆泽荡舟,到青青芦苇荡狩猎捕鱼”的美梦,幻变成一场噩梦。赵章在田不礼的鼓动下,决定利用这次无重兵护驾之机谋反,提前召集死士布局,谎称主父染病卧床,趁赵何进屋探视动手一并除掉。幸亏老臣肥义暗中嗅出蛛丝马迹,一边让赵成、李兑调兵加强防护,一边替赵何前往打探虚实以身殉难。刚交出兵权不久的主父还蒙在鼓里,被激烈的喊杀声惊醒,眼看着赵章兵败跑来求救,遭到追赶而至的赵成、李兑所部杀死,眼看着身边护卫一个个慌忙逃离,只剩下孤家寡人。

人间四月正芳菲,正值壮年的主父却无限哀伤。凭一身功夫,高墙拦不住虎步,可跃出又如何?以下犯上都是死罪,又是一场血腥风雨,实在不忍心一手开创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他清楚,倘若赵何念及父王之恩情,过几天一定来探望,自己仍能纵马北方疆场,避开函谷关天险,“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凭借关中和太行高屋建瓴的天然优势,实现胸中谋划已久的大业。可英雄一世的他,还是没看透人性丑恶的自私自利一面,即使儿子有悔心,但反对改革的

赵成、李兑等既得利益者,始终对他又敬又怕又恨,好不容易抓住千载难逢之机,岂能放虎归山?

一天又一天,食物殆尽,儿女情长的主父明白了,这是借用围困齐桓公之法。不得已,吃完仓鼠、草根、树皮,廊檐上的雏雀也进入辘辘饥肠。英雄末路,大彻大悟,家国经此地震,两不相见乃最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90多年后,乌江自刎,不愿再见江东父老的悲怆之举,亦如此。数朝光阴飞过,空旷悲寥的荒丘,孑然而立清代一个没留姓名的骚客,殷殷吟哦表达了无数人的心声:“一代名王此葬身,千秋引得客思深。当年变法谋赵强,独骑横心敢入秦。恨是沙丘龙困后,艰难主父虎沉喑。惟余寂寞一墩土,褒语贬言任后人。”

武灵王之后,大平台还是不太平,同样出生于邯郸的秦始皇,带小儿子胡亥南巡归来,千秋万世之梦,也埋葬于斯。遗恨悠悠,丞相李斯贪恋权势,与宦官赵高狼狈为奸篡改遗诏,上演一出为一己私欲,导致大秦帝国短命三年的悲剧。一堆黄土难掩千古风流,天马行空的意识凝结成三个困扰多时的问号:倘若商朝无内奸,纣王东征主力及时赶回,牧野大战谁将获胜?倘若忠心耿耿的老臣肥义不死,赵武灵王定有生机,战国终局如何?倘若秦始皇遗诏顺利执行,扶苏接班,还会有大汉朝吗?

大平台默然无语,远处老漳河静静东流,我近前凝视石碑“沙丘平台遗址”六个既沉重又厚重的方块字,道不尽三大著名帝王异曲同工之悲歌……

灵丘台

《赵世家》:“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起灵寿”,赵武灵王驰骋代地预选建陵寝宫之处,北太行之巅的一块台地,现在大同市灵丘县城。

赵雍效仿父亲赵肃侯生前建陵做法,南征北战暗自留意,非常喜欢唐河发源地一带,四周巍山层峦叠嶂,山清水秀,仙气缭绕,几次在此游猎憩息。那时,赵国城已初具规模,又是他引以为傲的胡服骑射开疆扩土起点,且东西往返畅顺,经唐河曲峡,即太行八陉的蒲阴陉,可快捷直下中原中山国故地。

赵雍去世,鉴于他,灭中山,驱林胡,降楼烦,迁民北疆,筑塞外长城,设置雁门、云中、代三郡,建立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促进民族大融合,造就雄起北方草原霸主地位和东方唯一可抗衡强秦的超级大国,谥号毫无争议确定“武”;又鉴于他,一念之差,处理两个儿子权力之争的大问题上首鼠两端,重臣离心,尽管沙丘之祸“乱而不损”,还是加了个“灵”字。

盖棺定论,赵武灵王千里迢迢归葬灵丘,遂了英雄平生夙愿,也满足了赵国掌权者尽快降低其对现实执政的影响力,还摆脱了日后祭奠的政治尴尬。而大英雄曾经飞马骑射的故地,却自有真情存在,纷纷传文纪念:黄华台、丛台、大平台、灵丘台、高阙塞台……

汉高祖刘邦,第一个倾慕赵武灵王盖世功绩。公元前196年打马走过,刚经历“白登之围”切肤之痛,尤为思念长眠于此完胜胡人的前辈豪杰,特许筑城设县,并赐名“灵丘”。纵观华夏古州县之称,两千余载来回反复的很多,这处赵武灵王魂魄栖息地,却从未变更。青青墓园,静穆坐落于高山盆地的县城中心地带,墓冢周长220米、高10米,数棵翠柏青松环绕,绿草茵茵。格外引人瞩目的是墓前小广场,那位跨骏马、披铠甲、握强弓的大英雄,雄视东方,蓄势待发傲立在一块花岗岩之上。

或许北太行灵丘台地太偏僻,或许曾记述赵武灵王的史料遭战乱遗失,刘邦之后,好多代空白,最起码力主鲜卑族汉化的北魏孝文帝,几次策马北魏“国道”灵丘道,单就英雄所见略同,也该留传只言片语,可惜未见。直到明朝崇祯年间,才建起4米高一座碑楼、内树碑一通,上书“赵武灵王墓”。代州人冯云骧于清顺治十二(公元1655年)年中进士,任大同府教授时来凭吊,仅仅几十年风吹雨打,英雄之墓已面目全非,萧瑟秋风阵阵,一壶浊酒映残阳,导引浩浩悲思排云扶摇碧霄:“大漠苍苍山月小,赵王墓枕青山老。怪蝶随风猎野花,黄狐几夜啼秋草。昔时意气何英雄,遗俗能成盖世功。山川想象余威在,断碣残碑认鸟虫……”

巍巍太行何其幸!灵丘台,英雄之墓至今安好!阴沉沉天空,我仰望凛凛然的胡服骑射雕像,秦赵两军数次大规模的博弈争斗飞逝而过,武灵王功烈余荫下延续70余载的赵国,随着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郁郁客死异国他乡,随着东方六国最杰出的猛将李牧遭反间计被冤杀,在历史长河灰飞烟灭。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