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流感高发季,中医为你保驾护航

日期:02-11
字号:
版面:07 康养       上一篇    下一篇

在中医理论中,流感被归为“时行感冒”或“温病”范畴。中医认为,流感的发生与外界环境变化以及人体正气强弱密切相关。中医应对甲流,秉持辨证论治原则,依不同症状与体质定制个性化中医中药方案。

发热、肌肉酸痛

经络疏通:专业医师运用推、拿、按、揉等手法,梳理全身经络,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酸痛,增强抵抗力,帮助身体散热。

耳尖放血: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发热,用酒精消毒后,快速浅刺耳尖,放血10-15滴,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缓解高热。

穴位按摩:按摩风池、大椎、合谷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2-3分钟,以酸胀感为宜,可疏风散热、通络止痛。

刮痧:在颈部大椎穴、脊柱两侧膀胱经刮痧,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刮痧可解表清热,沿膀胱经刮痧能排出邪气,每次刮拭10-15分钟,以出痧为度。咳嗽

肺部拔罐:在背部肺俞穴附近拔罐,肺俞穴是肺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拔罐能宣肺止咳、平喘化痰,留罐10-15分钟。

中药塌渍:将麻黄、杏仁、桔梗等碾碎调糊,敷于胸部或背部肺区,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止咳化痰、宣肺理气作用,每次塌渍20-30分钟。

穴位贴敷:将具有止咳平喘功效的中药制成膏剂,贴敷在肺俞、定喘、膻中等穴位,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达到止咳化痰的效果,每次贴敷4-6小时。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肺俞、膻中、膏肓等穴位,每穴10-15分钟,可补肺益气、止咳平喘。鼻塞、流涕

中药熏洗(腿疗):选用苍耳子、辛夷、白芷等通鼻窍的中药煮水泡脚,先蒸气熏蒸,水温适宜时浸泡,每次20-30分钟,刺激足部穴位,通利鼻窍。

头疗:按摩头部百会、神庭、太阳等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刺激头部神经,间接调节全身气血,改善鼻塞、头晕等不适。

迎香穴按摩:用食指按揉迎香穴1-2分钟,至微微发热,能通利鼻窍。

乏力、脾胃不适

脾胃推拿:专业推拿师刺激腹部脾胃经络及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艾灸脐疗:在肚脐(神阙穴)艾灸,每次10-15分钟,温养脾胃,促进消化。

日常保健、增强体质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日常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甲流:

中药足浴:用艾叶、花椒、生姜等中药煮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每次15–20分钟。

中药香囊:将艾叶、藿香、白芷、丁香等研成粉末装入香囊,其香气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可佩戴或放置在室内、车内。

中药代茶饮:根据个人体质选配方,偏热体质用金银花、菊花、薄荷等,偏寒用黄芪、防风、白术等,每日代茶饮用。      (综合治疗区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