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读史学大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后,便决定扬帆邯郸成语故乡。我血气方刚的胸膛虽未装下赵武灵王这一英雄,却沉淀了武灵丛台胡服骑射远去的背影。
穿越太行第六陉蒲阴曲峡,恰好路过赵武灵王在灵丘的墓地;掠影太行第七陉飞狐古道,又目睹他胡服骑射的前哨基地蔚县空中草原。待多角度丈量了古中山国和代、雁门、云中三郡的大好河山,整个心胸盛满翦伯赞沉甸甸之赞:“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
由此,我重新审视这位名叫“雍”的赵国第六代舵手,做事果然雍容尔雅。不单是草率“更衣”,而是意志坚定地对旧传统束缚进行释放和创新,由军服至民服,自骑射到礼法,循次升华,触角涉及作战方式、军事制度、社会文化、精神风貌、思想观念诸方面变革,迅速拉近了华夏人民和胡人两者间心理距离。
黄华台
《赵世家》:“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之门。西至河,登黄华之上。”
司马迁笔下“黄华之上”隐何地?有的说在山西雁门关北山阴县黄瓜堆,有的说是河南林州黄华山,我赞同后者。
黄华山,雄秀林虑脉系的一个冬暖夏凉峡谷,处于赵国新都邯郸和前都中牟之间,风光旖旎。阳春三月,漫山遍野连翘黄花随天气渐暖次第绽放,流光溢彩的日子长达月余,蔚为壮观;秋高气爽,片片菊舒黄和累累垂赤柿争奇斗艳层林尽染,遥与几多漱玉震苍崖的溪流相呼应。岁岁两度金黄,给幽壑、密林、飞瀑、险峰增添了不尽的蓬勃。
殷商中兴之主武丁年少时,被父王送至林虑山深处体验百姓疾苦,王相岩下同奴隶“圣人”傅说一见如故,两位胸怀济世抱负的密友,常醉心黄华山。藏龙卧虎之地,也早引起赵雍父王的关注。公元前333年,赵军“围魏黄,不克”,赵肃侯审时度势,择此修筑长城,捍卫中牟都城,留存一段赵国拓展东南边界的跌宕音符。少年赵雍,几度跟随父王巡视,黄华灿烂的盛景铭刻心间。
自古英雄出少年。公元前326年,15岁的赵雍接过赵国指挥棒,一举智退秦、楚、齐、燕、魏五国联军不怀好意的吊唁,然后步步为营打破四面楚歌的外交危局。19岁,同韩国会盟,次年迎娶韩国公主为夫人,韩赵从此休戚与共。27岁,先手护送公子职(燕昭王)归燕掌权,默契缔结战略盟友。32岁,轻骑简从入藁城九门,登新乐野台(伏羲台),初探心腹之患中山国虚实。33岁,吸取与秦国连战连败连失地的教训,积极运作公子稷(秦昭王)回秦主政,水火不容局面暂缓。34岁开春,下决心干净利索地切割梗塞在赵国体内的“盲肠”(中山国),花费三个多月时间做大手术前准备:首站房子,经柏人城,攀缘临城、昔阳、赞皇交界的嶂石岩一带;次站代北,巡视灵丘、蔚县、涞源相邻的空中草原四周和坝上张北野狐岭的“无穷之门”内外;三站黄河北岸,察看离石秦赵边界;最后来到中牟赵魏前沿,夏日避暑黄华山。
赵雍绕了一大圈,详观中山形胜要地和沿途守备,反复比对林胡、楼烦骑兵来去如风战术与华夏宽袍大袖将士驾车布阵的优劣,就近洞视秦、魏两国动态。漫步父王生前多次纳凉小住的黄华山,中原第一个考察游牧民族腹地的国王心里已形成答案。先召见重臣楼缓、相国肥义,私下商谈“着胡服学骑射”的想法,得到两位肱股的鼎力支持。回邯郸,自上而下的一场大改革拉开序幕。700多年后,东魏邺城的实际统治者高欢,风闻赵武灵王留恋黄华胜地酝酿胡服骑射的雅事,欣然而建避暑宫。金代隐居于此的大诗人王庭筠,仰叹其遗韵:“挂镜台西挂玉龙,半山飞雪舞天风。寒云直上三千尺,人道高欢避暑宫。”不久,金末元初的历史学家刘祁,山西浑源人,舍近黄瓜堆,求远黄华山,在《游林虑西山记》中情文并茂写道:“缅怀赵武灵王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教百姓以强其国,亦一时雄杰。”
我问道黄华山,原本是元好问几首精妙绝伦的山水诗吸引,没想到踏入奇峡高台中寺东配殿,邂逅几幅“谋胡服习骑射”的壁画,暗自庆幸找到司马迁记述赵雍和肥义君臣震铄千古的“隆中对”所在地,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洞穿漫漫时空飘来:“王既然下定决心改革遗俗,就不要管世俗的议论……愚蠢的人不懂得如何成事,智慧的人能预见未来,王还有什么可怀疑呢?”“……愚蠢的人认为胡服好笑,贤明的人却能够看清楚。就是世上的人都来笑话我,但胡地和中山,将来必归我属!”
赵丛台
丛台,深谙文武之道的赵雍,顺势打造一处检阅军队操练和观赏歌舞升平之地。谁曾料,这片“累土三百尺”,竟能“流光两千年”,而且华丽转身邯郸象征和入选中华百家名园。
想当初,雄姿勃发的赵雍大手一挥,楼榭台阁连聚起伏,绝妙景色与雍容华贵驰名列国。悠悠遗风,引得后世帝王将相和雅士墨客前往。从50多首感喟不尽的诗词来看,自三国魏刘劭盛赞“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辉煌之后,不是都城的邯郸,衰败丛台映照赵武灵王的落日余晖,唐朝王建,“平原池阁在谁家,双塔丛台野菊花”;金末元初元好问,“千年几度山河改,空指遗台是赵家”;清乾隆,“高楼赋咏谢雄才”;新中国郭沫若,“骑射胡服思雄才”……无不穿越时空隧道,追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代伟人。
登丛台,遥思千古卓识落地生根。
公元前307年,赵雍颁布胡服骑射,一石激起千层浪,接连受到贵族官僚王叔赵成为代表的强烈抵制。他们清楚,今天能改服饰、军事,明天就会涉及禄制、政治,有的公开表示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习惯一概不能动,有的装病居家消极对抗,殿前大臣也不情愿穿戴胡服。面对怨言四起,重重阻力,赵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朝廷上“舌战群儒”,早晚登门拜访关键人物赵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胡服令”畅通无阻,国力军威大振。
登丛台,盘点中华第一骑兵团辉煌战绩。
赵雍拥有了纵横捭阖的底气,12年内6伐中山,南北国土连成一片,实现了简襄先祖的愿望,何等意气风发!每次出征,他都在丛台检验旌旗猎猎的队伍,然后浩浩荡荡北上,坐镇坚固的柏人城运筹帷幄:34岁,初试牛刀,轻取中山房子。35岁,亲征中山,获得边邑宁葭,而后立马占领宁武管涔山,“试剑石”提振士气,大破林胡、楼烦诸部落,迫使其迁往大漠、献马求和,夺取水草丰美的原阳设“骑邑”,吸收骁勇胡骑的新鲜血液。同时,向秦、楚、齐、韩、魏五国派外交专使。36岁,再率军20万南北夹攻,势如破竹,连下丹丘、华阳、鸱之塞、鄗、石邑、封龙、东垣要地,中山元气大伤,不得不割让四邑求和。38岁,复攻中山。41岁,又合围中山,接受滹沱河流域土地,扶持一个傀儡王,乘胜云游燕、代和云中、九原。45岁,彻底灭中山,押解傀儡王到陕北肤施,践行了黄华行宫掷地有声的诺言。
丛台,高光一刻到来,赵雍喜笑颜开,收中山于囊中,筑长城蜿蜒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高阙塞,移内地民众充实北疆,多措并举强化三郡治理。艺高人胆大的他,还闯入秦都咸阳宫侦查一番全身而退。满载而归,让王位给赵何,自称“主父”,君臣“置酒酺五日”,举国同庆。明代,冀南乡邻白南金赋诗,还原当时盛宴:“天桥雪洞倚云霄,妆阁名花照罗绮。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橐鞬耀武士。”惋惜,目光远大的赵武灵王,也未摆脱“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自我主张超现实的两全其美,促使他在长子安阳君赵章和幼子惠文王赵何之间搞平衡,欲把赵国南北一分为二,阴阳差错种下兄弟相煎的“沙丘之乱”祸根。
大英雄,自古多相惜,多悲情。名动天下的武灵丛台,前来怀古思幽的数不胜数。赵雍志在一统天下,未料46岁折戟邢台沙丘宫兵变,曾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团团围困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