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邢州报

身居长安东北望 邢州古城是家乡

日期:02-07
字号:
版面:04 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赵双阁主持第一届当代传媒法治高峰论坛

赵双阁和父母在一起

扫码收藏

赵双阁,1973年出生于邢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法学(版权)博士后。现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中心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检测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传媒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理事,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新媒体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牛景敏 通讯员 赵睿智

博学笃志 教学相长

1973年,赵双阁出生于邢台,1997年,法律专业毕业的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专职律师。

酷爱读书的他萌生了继续学业、做一名他热爱的教育工作者的想法。

继续学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回报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赵双阁的父母虽然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对子女的教育有坚定的目标。

2003年7月,赵双阁研究生毕业后,如愿以偿成为河北经贸大学的一名教师。他上课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注重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争取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感受,以此调动所有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达到最佳效果。

赵双阁说:“这种教学方法源于我在邢台的初中、高中的数学老师。”晏家屯中学的柳老师和会宁高中的毕老师给赵双阁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教学的共同特点就是注重与学生眼神交流,“老师好像是为我自己而讲授,那时对数学的兴趣最浓厚,成绩也最好。”回忆在邢台上学的过往,赵双阁依然心存感激,是家乡的教育夯实了根基,令他至今受益。

学无止境,教学相长,是赵双阁的治学信条。

2007年,成功考取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博士。爱学习的他并未就此止步,再次为自己设定了目标,并一步步去实现,终于,在2015年12月,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法学(版权)博士后流动站顺利出站。从当初立志至此,他已经成为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系主任、导师组组长、校级教学科研团队带头人,河北省特色专业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负责人,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建设的学术骨干,并担任河北电视台总编室评议专家。

2019年,西北大学人才引进赵双阁前去新闻传播学院执教。面对去留问题,他陷入沉思,父母年事已高,他本想离家近些为父母尽孝,可父亲却再次鼓励他:“你尽管去,事业为重!”想起每次回家,父亲与自己聊学习和生活,至夜半不曾有倦意,言语之间尽是鼓励与期待,他毅然踏上前去西安的高铁。

2019年至今,赵双阁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新媒体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融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潜心科研 硕果累累

教学的同时,赵双阁依然坚持不懈做科研。他说,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要并驾齐驱,一流的教学,必须有一流的科研做基础。

截至目前,赵双阁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一等资助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8项,参与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一般基金项目、司法部项目、“985”工程项目、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十余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顶刊、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者摘编;出版专著5部。

他还利用自身所长,担任了多种社会工作,以此来回报社会,如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及后期资助项目通讯评审专家、鉴定专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创新科技科普专家;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传媒法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委员、评奖委员;陕西省版权局专家库专家;陕西高校首批新型智库(A类)“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国家“双一流”)研究员;西安仲裁委仲裁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奖励:2016年中国《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奖,并入选第五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3)、二等奖(2021);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2013)三等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西北大学2023年度科研奖;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首届“媒介法规与伦理优秀学术成果奖”;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第二届“媒介法规与伦理优秀学术成果奖”。

情系邢台 感念家乡

对于已取得的成绩,赵双阁淡然一笑,说这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邢台人民骨子里的朴实勤劳、不畏挫折的性格,感召着自己勇往直前;是父母的殷切希望,让自己不敢丝毫懈怠;是家乡的教育为自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有这些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谈到家乡邢台,赵双阁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他说邢台历史悠久,帝尧封禅、祖乙迁邢、邢侯建国等历史大事件都发生在家乡的热土上,涌现出师旷、魏徵、宋璟、刘秉忠、郭守敬等杰出人物,是展示家乡邢台的名片和品牌。

赵双阁说:“我常常关注邢台融媒体‘我看邢’,看到了百泉复涌、好南关游人如织,也看到了百泉鸳水公园的最新进展,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高兴和激动。”

赵双阁说,天涯比邻,西安与邢台仅仅是几个小时的车程,邢台东站到他的老家仅需十几分钟,每次回家总能感到家乡的变化,道路越来越宽,空气质量越来越好,绿树成荫,天蓝水清。他说,再回邢台,一定会陪着父母游览清风楼与好南关,去看一看华庄泉、饮马泉复涌的奇观,也会积极向身边朋友推介家乡,让更多的朋友来邢台旅游观光,同时会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与家乡的高校一起进行教学科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