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演出曲高和寡、观众以老年人居多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都存在。真没想到,最近在国家大剧院观看的一场京剧,却刷新了我的认知和担忧。
元旦后到北京出差,我提前一天赶到,当晚没事,作为戏迷,首先想到的是能否过一把戏瘾,在北京看一场正宗的京剧演出。因不是周末,我在手机上查了几个剧院都没有找到演出信息。本来准备放弃了,不想,年轻的小同事告诉我,她找到了一条消息: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今晚将演出《汉明妃》。
京剧的传统剧目我大都看过,像名气大的《大探二》《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借东风》等经典都是看过多次了,都非常喜欢。这出戏我一瞧名字就知道是讲述王昭君和亲的故事,但确实没有看过。一问价格不高,去!饭也不吃了,我马上打车过去。
顺利到达。在自己居住的省会,我去过不少剧场看演出,北京的长安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也都去过,但第一次走进国家大剧院的感受,对我来讲真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两个眼睛根本不够使,从浮在水面上的半球体外观到艺术设计的入口,从多个圆弧形造型到典雅大方的内部装饰,从别致的楼梯到富有现代感的剧场,其恢宏大气的艺术之美让我一次次感受到惊心动魄。
时间太紧,快速跑步前进!还好,赶到小剧场坐下来,还有五六分钟开演。看看四周已经有了九成的观众,更让我意外的是,在我后面进来的观众中,竟然还有好几拨国外朋友,他们大都是结伴而行的青年人,或几口人的家庭组合,有的还带着小孩。我再看看四周,观众席还有相当一部分面孔是来自欧美国家,国内的观众也多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年轻人,这与我过去看戏以老年人为主的情景是明显不同的,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与包容。
剧幕拉开,很快我便被舞台上的剧情深深吸引。汉元帝、毛延寿、王昭君、王龙、匈奴单于等一一出场,在这里演绎的历史故事与我原来读到的情节有许多不同,但更加立体丰满、合乎情理,也更为扣人心弦,演员的表演更是超出我这个老戏迷的预期,本以为只是情景剧小演出,没想到其专业水平和精彩程度,完全不逊色于我以往观看过的任何一次演出。
这场演出,似乎让我看到了传统戏曲新的春天和希望,看到了国粹对青年观众的真实吸引力,看到了京剧艺术的薪火相传、未来可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正在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彰显出无与伦比的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