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宋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省眉县)横渠镇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学支脉“关学”的创始人,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张载十分注重对家族子弟和门人学生的培养、教育,既留下了思想境界很高的《东铭》《西铭》等学规,也留下了规范具体言行的“十戒”等家训家规。
张载教门生,重知识,更重品行。《宋史·张载传》称他“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正是这种艰苦朴素和勤勉认真的精神,加之高深精湛的学问,让当时关中学子莫不服膺。
张载教子弟,与学生一视同仁,期望族人能够“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为规范家人的行为,张载特地制订“六有”“十戒”等家规家训,用以指导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规定,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六有”即“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这是张载15岁时护柩回籍途中,在拜谒勉县武侯祠后的题言。“六有”强调生活一言一行都必须含有自我教化的意义,行动应有规矩。白天要有所作为,夜晚应当静思反省,还强调通过休息保养身体和精神,瞬息之间亦不能放心外驰,而要有收获存养。
“十戒”则有“戒逐淫朋队伍;戒好鲜衣美食;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戒滥饮狂歌;戒早眠晏起……”这些戒律界定清晰,可操作性强,为张氏后裔子孙的为人处世立下了规矩。除订立族规家训之外,张载还订立学规,以使教化突破家族的范围,而将其变化气质的思想理念推广至更大的人群。
神宗熙宁九年秋天,57岁的张载终于完成了《正蒙》这部完整体现了他哲学思想精华和体系的重要著作,其中便有著名的“横渠四句”。简单的22个字,不仅表达了张载一人一姓的宏大理想,更成为此后千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终极愿景。
发思古之幽情,乃为振大汉之天声。张载的家规家训历久弥新,已经跨越千年的岁月,然而这位理学家的高深思想和伟大品格,却犹如精神食粮,绵延不绝地哺育着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