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泉自成响,林壑坐生凉。”如今,这样的优美意境,不必只在诗中寻找。每到假日,携家带口到泉边看清泉喷珠吐玉,观野鸭纵情嬉戏,赏泉畔野趣,已成为众多市民一种新的生活习惯。
提及去年以来,邢台这座泉城一个又一个的泉眼争相喷涌,带给人们一个接一个的惊喜,参会的代表委员都很欣喜,围绕用好泉水让游客心生留恋、保障泉水的持续复涌,以及泉域整体的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婵娟 郭红玉
用好泉水让游客心生留恋
“多方宣传推广邢台泉水旅游,策划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市人大代表、马路街小学校长贾建存表示,希望多方共同努力,用好泉水让游客心生留恋,让更多人成为邢台泉水旅游的“推荐官”。
前段时间,“名人话名泉·名家名泉行”——百名文艺家集中采风创作活动很有意义,摄影家、画家等,一起欣赏泉景观、深挖泉文化,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城区名泉美景,让更多人看到了邢台泉城泉韵之美、生态之美。
还有春节期间推出的“百泉之约”环泉游主题线路,将达活泉、邢襄生态园、大开元寺、百泉鸳水、七里河片区和重点泉水点位串联起来,能带给游客更加丰富且充实的泉水游览体验。
贾建存建议,顺应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继续强化邢台泉水旅游品牌的打造、宣传推广,例如不断推出泉水游精品线路、网红打卡地等,依托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制作有关泉的微纪录片,既有美轮美奂的泉水景观,也有休闲惬意的“泉水+生活”方式,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宣传,扩大泉文化的知名度和泉水旅游影响力,让邢台的泉水特色越发彰显,泉水游品质不断提升,泉城之名更加响亮。
保护好泉水资源 持续擦亮泉城名片
“我建议继续做好泉水资源保护,保障泉水持续稳定复涌。”市政协委员、邢台无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裁杜凡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市水资源保护修复力度的持续加大,地下水位连续回升,多处泉眼相继复涌,给邢台人带来了很多惊喜。银沙泉、瓦罐泉、飞龙泉等16处泉眼争相喷涌,中央、省级媒体纷纷予以宣传报道,泉城名片愈擦愈亮,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邢台的泉和城。
在这个历史新阶段,他建议,持续做好百泉复涌保障工作。一方面继续完善保障泉水持续复涌措施,从补源、节水、置换等多方面努力,让邢台的泉源源不断、长流不息。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泉域的整体生态保护力度,通过名泉保护、泉水变化规律研究等,打造更多如百泉鸳水公园一样的生态、景色、文化全具备的泉域风景区。另外,健全关于泉的各项管理机制,通过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形成全民自觉爱泉、护泉、懂泉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挖掘泉文化 全民知泉咏泉护泉
“深挖泉文化,把泉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市政协委员、邢台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李姜红表示,邢台有百泉,每个泉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历史。
李姜红介绍,《顺德府志》《邢台县志》等文献对邢台历史名泉都有记载,很多历史名人在邢台作诗赋词歌咏泉水。如今,邢台西部的深山区和丘陵地带,很多历史名泉保持着固有的涌水量;市区泉水干涸又复涌,重现新貌。这都是邢台的财富资源。
近几年,我市坚持文化兴市战略,集中塑造推广“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相继打造百泉鸳水风景区以及饮马泉、飞龙泉等一个个各有特色的泉水景观点,受到了众多媒体及市民游客的关注。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李姜红建议,继续深挖泉文化,并成立办公机构,整体负责对百泉泉群、达活泉泉群和太行山区名泉的修复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同时,加大泉文化的展示和宣传,让百姓和游客直观感受邢台百泉的魅力,形成全民知泉、咏泉、护泉氛围。